- 主题:说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小乘大乘就是发心的区别,就是要不要普度众生的区别
二者佛理上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三法印
只是后者要求更高,因为度别人需要自己对其他人足够了解,有耐心的去了解,对讲法时机讲法方式都有要求
六祖的话,只是在讨论佛理,没任何小大乘的关系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六祖的成名偈子。
: fo家有说法,理即是事,事即是理。这个偈子即说明六祖的见地,也代表六祖当时的修为境界。
: 按本人理解,“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就是小乘的果位,为偏空涅槃。为当年听闻金刚jing中一句而得证。禅宗毕竟是大乘宗旨,五祖怕弟子们学了滞取偏空涅槃而成所谓焦芽败种,所以就用鞋底擦了这句,说亦未见性,其实也不算错,毕竟没入大乘见道。
: ...................
--
FROM 117.136.0.*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乘大乘就是发心的区别,就是要不要普度众生的区别
: 二者佛理上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三法印
: 只是后者要求更高,因为度别人需要自己对其他人足够了解,有耐心的去了解,对讲法时机讲法方式都有要求
: ...................
别扯,后者是实相印。
--
FROM 119.57.100.*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扯,后者是实相印。
一实相印是大乘不共之教理。《大智度论》云:“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法华经》云:“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
FROM 119.57.100.*
根基都一样,无非就是一个人修了一台车,另一个人修了十台车,发现了一些普遍的规律而已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扯,后者是实相印。
--
FROM 117.136.0.*
空性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六祖的成名偈子。fo家有说法,理即是事,事即是理。这个偈子即说明六祖的见地,也代表六祖当时的修为境界。按本人理解,“ ...
--
FROM 112.48.94.*
“非有非非有”讲得确实不准,其与“非想非非想”结构相似,虽然意义不同,但易生歧义。
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更好一些。
(这些都落文字相,实相真如无法语言描述,不必复述。)
我想不出更贴切的描述。你如有更好的“引用”,请指出。
“禅宗的大小乘之分?”
我认为无此之分,禅宗直指最终见地,为何还会分大小乘?不通。“言语道断开悟的大多是小乘”,各宗门从未如此定义,各公案从未如此说过,你的个人见解不能作为论据。
““全身心的与这6句同”的结果很可能无想定”,“无想定”与“灭尽定”有什么区别,我想,你也区分不出来,我也没这个能力,在这上面做区分没什么意义。不过能说明你觉得“不思善不思恶”之见仍未究竟。
“密法为大乘见道”,这句有问题,虽然“密zong的密法”在最终见地上与其他大乘宗派一致,但其他宗派不需要借助密法才能达究竟,禅宗更不需要,净土也不需要。
各公案从未讲过需要密法才能达究竟,如按你说,那所有公案,所有经文都在藏私,那世尊及各先贤就不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难道不矛盾吗?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有个错误,“不思善不思恶”也可等于“无想”,所以你所谓的“全身心的与这6句同”的结果很可能无想定。
: 另外“非有非非有”也并非解脱见地,为曲解金刚jing。。
: 另外如果仔细看我的帖子,你就知道所谓密法为大乘见道。言语道断开悟的大多是小乘。从你的回复看来,估计你对禅宗的大小乘之分是糊涂的。
: ...................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
所以我说了,“知见不正义理不清”为外道见。
趣向由知见、见地所决定。“修法原理”这些完全不重要,知见不正,修法原理对有什么用?
所有修法原理都是假的,有些修法就是借鉴的外道,四禅八定的法子就是从外道那里学来的。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看见地,fo门未证道者虽然未能超离外道迷惑,但修法原理和趣向还是不同于真正外道的。
: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
【 在 hyf3690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有非非有”讲得确实不准,其与“非想非非想”结构相似,虽然意义不同,但易生歧义。
: 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更好一些。
: (这些都落文字相,实相真如无法语言描述,不必复述。)
: 我想不出更贴切的描述。你如有更好的“引用”,请指出。
: “禅宗的大小乘之分?”
: 我认为无此之分,禅宗直指最终见地,为何还会分大小乘?不通。“言语道断开悟的大多是小乘”,各宗门从:
: 未如此定义,各公案从未如此说过,你的个人见解不能作为论据。
禅宗三关就是禅宗的次第啊,并非按你所说是直达终点。
: ““全身心的与这6句同”的结果很可能无想定”,“无想定”与“灭尽定”有什么区别,我想,你也区分不出
: 来,我也没这个能力,在这上面做区分没什么意义。不过能说明你觉得“不思善不思恶”之见仍未究竟。
你不能解释,说明你的见地不真。
按经典里描述,无想定是能退的,所以元音老人经常授记别人开悟,其实就是经典里的下等无想定。而灭尽定是阿罗汉的境界,按照经典记载在家人是不能证到阿罗汉果的。
: “密法为大乘见道”,这句有问题,虽然“密zong的密法”在最终见地上与其他大乘宗派一致,但其他宗派不
: 需要借助密法才能达究竟,禅宗更不需要,净土也不需要。
: 各公案从未讲过需要密法才能达究竟,如按你说,那所有公案,所有经文都在藏私,那世尊及各先贤就不是
: “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难道不矛盾吗?
我在上面的帖子里也说了,阿赖耶识就不说公开宣说。另外比丘的戒律也不对凡夫公开。
...................
--
FROM 112.42.6.*
我仔细想了想,有一点你说的是对的,照着“不思善不思恶”仍有可能着了某个相,从而落入某个定,所以有说“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总有似是而非的情况,毕竟文字无法完全讲出真如,只能以遮诠法来不停地否定各种相。
所以已证悟的师父其中一个意义是发现你出偏着了某个相,及时提醒。
但我还是坚持无密法的观点。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有个错误,“不思善不思恶”也可等于“无想”,所以你所谓的“全身心的与这6句同”的结果很可能无想定。
: 另外“非有非非有”也并非解脱见地,为曲解金刚jing。。
: 另外如果仔细看我的帖子,你就知道所谓密法为大乘见道。言语道断开悟的大多是小乘。从你的回复看来,估计你对禅宗的大小乘之分是糊涂的。
: ...................
--
修改:hyf3690 FROM 223.104.41.*
FROM 223.104.41.*
这是否定了人天乘fo法啊。
【 在 hyf3690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我说了,“知见不正义理不清”为外道见。
: 趣向由知见、见地所决定。“修法原理”这些完全不重要,知见不正,修法原理对有什么用?
: 所有修法原理都是假的,有些修法就是借鉴的外道,四禅八定的法子就是从外道那里学来的。
: ...................
--
FROM 1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