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你这“别人一说你讲错了你还没悟,你就诅咒人家有无量无边的罪”,还好意思说别人言由心生呐?
LZ这人最多脾气差了点,嗔性外露,也是在希冀探讨理论。
你这经常把自己悟了别人没悟挂嘴边,还当面抱团蛐蛐,心性如何你自己觉得呢?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言由心生,过于极端的人不管是修佛还是学医,都没有好处
--
FROM 124.127.189.*
哈哈,没关系,尽情贬损我把,我也尽情贬损你。
“不是讨论只贬损的”,你说的这些也能说明,我以前在各帖子发的内容你是一句没看懂。
你对第一义谛的理解差太多了,回家自己看书去吧。
本帖的内容回复还没写完,别急。
不过写完,我估计你也看不懂,别再看王德峰的佛学书了,从你的回复来看写得真不怎么样。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言由心生,我上面那句话也适用于你.
: 你的道行比那位要更差些,那位最起码在对佛学的理解不一致的时候,会发表些自己的看法,你只会贬低别人来彰显自己的高明,其实呢?
: 我很少直面说别人,除非像你这种非要跳出来,不是讨论只贬损的,悟的边缘都没有的人,我才会机锋一下.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
你这叫什么机锋啊。。。
简直了,你是真不知道你的离谱和增上慢到什么程度,坐井观天也要有个限度。
你那不叫贬损什么叫贬损。。。虽然论坛互相吵架贬低是正常的,但你这逻辑也是离大谱。。。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有贬损你,只不过机锋一下.给自己做个公案罢了,你多想了,在本版搜了下你的id,才发现你在本版发的帖子有一半都是针对我的.我发完都忘了还跟你之前已经有过不少交锋了,连你这个id我都印象不深哈哈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
发的一长就要审核
附件能看到吗
好像看不到,我拆分回复吧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六祖的成名偈子。
: fo家有说法,理即是事,事即是理。这个偈子即说明六祖的见地,也代表六祖当时的修为境界。
: 按本人理解,“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就是小乘的果位,为偏空涅槃。为当年听闻金刚jing中一句而得证。禅宗毕竟是大乘宗旨,五祖怕弟子们学了滞取偏空涅槃而成所谓焦芽败种,所以就用鞋底擦了这句,说亦未见性,其实也不算错,毕竟没入大乘见道。
: ...................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
元音老人点评过六祖“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子:
这个偈子落入偏空,有断灭空的倾向。元音老人还在此基础上另做一偈,“菩提权作树,明镜假为台,本来无染污, 说净亦尘埃”,可见一斑。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六祖的成名偈子。
: fo家有说法,理即是事,事即是理。这个偈子即说明六祖的见地,也代表六祖当时的修为境界。
: 按本人理解,“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就是小乘的果位,为偏空涅槃。为当年听闻金刚jing中一句而得证。禅宗毕竟是大乘宗旨,五祖怕弟子们学了滞取偏空涅槃而成所谓焦芽败种,所以就用鞋底擦了这句,说亦未见性,其实也不算错,毕竟没入大乘见道。
: ...................
--
FROM 124.127.189.*
所以五祖只说此偈尚未见性,一是实话,二是为了保护惠能。
景德传灯录里记,五祖一见六祖默而识之,五祖又说“所谓授衣之人命如悬丝”,所以要悄悄保护六祖,传法也是深夜独传,就是为了让消息不泄露。后面五祖“不复上堂凡三日”,又争取了三天逃跑的时间。后面果如所料,一众弟子追杀六祖,后又有道明追上六祖抢衣故事,以及刺客受度故事等等。
六祖在深山十多年,也有为了避这些事的缘故,等到“事须渐除”,习气除的差不多,缘分到了才出山。
另外,深夜独传,并不是有什么密法,禅宗在四祖时点化法融禅师开牛头禅系,该系说法无二,没什么差别。景德传灯录记的牛头禅各种对答,也都是第一义谛的各种临机演化。
按传灯录、法bao记,那晚应该是五祖把金gang经又给六祖细细讲了一遍,再有一些临机应答,应当是讲到某处时,六祖开wu了。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六祖的成名偈子。
: fo家有说法,理即是事,事即是理。这个偈子即说明六祖的见地,也代表六祖当时的修为境界。
: 按本人理解,“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就是小乘的果位,为偏空涅槃。为当年听闻金刚jing中一句而得证。禅宗毕竟是大乘宗旨,五祖怕弟子们学了滞取偏空涅槃而成所谓焦芽败种,所以就用鞋底擦了这句,说亦未见性,其实也不算错,毕竟没入大乘见道。
: ...................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
禅宗在各家里,基本是最公开的宗派,从后世禅宗的“参话头、起疑情”这些方法来看,的确不需要有什么密法,一是基本的宗义(第一义谛)从理性上要掌握清楚,二是要找方法突破逻辑上的理解,达到“开wu”的状态。
“开wu”之后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不是用脑子逻辑在推演,临机应答体现出来的机巧也是不一样的,不是死板板的对答,是活泛圆融的。
船子和尚度夹山的公案就能看出,夹山当时宗义已通,但回答都是在逻辑和意识层面,应答时难免磕磕绊绊,一下就能试出水平。
还有很多公案,也是能表明大多数人修行上的两个问题,一是理义不通,不是执有就是执无,或者就是更奇奇怪怪的偏见,另一个就是以为理义通了,就是“开wu”了,实际并不是。
“用心去感悟”说的是对的,但不是去用“情绪”感悟。此心非我们现在理解的心,常说的心其实是“纯情即堕”的情,再混合了一些思维逻辑的第六识。
要“无所住”时才能生真心,真心一旦找到了,就“开wu”了。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六祖的成名偈子。
: fo家有说法,理即是事,事即是理。这个偈子即说明六祖的见地,也代表六祖当时的修为境界。
: 按本人理解,“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就是小乘的果位,为偏空涅槃。为当年听闻金刚jing中一句而得证。禅宗毕竟是大乘宗旨,五祖怕弟子们学了滞取偏空涅槃而成所谓焦芽败种,所以就用鞋底擦了这句,说亦未见性,其实也不算错,毕竟没入大乘见道。
: ...................
--
修改:hyf3690 FROM 124.127.189.*
FROM 124.127.189.*
看法内容已经发了,有本事就看明白然后来讨论。
没本事就自己猫着去学习去。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有贬损你,只不过机锋一下.给自己做个公案罢了,你多想了,在本版搜了下你的id,才发现你在本版发的帖子有一半都是针对我的.我发完都忘了还跟你之前已经有过不少交锋了,连你这个id我都印象不深哈哈
--
FROM 124.127.189.*
“向上一路,千圣莫传”,按照元Yin老人的说法,意思是最后那一下,一定要自己打开,讲不出来,一切语言文字都无法描述。并不是有所藏私,或有密法,不宜公开。
断灭空也是一种相,禅宗的做法是直指最终目标,不能在“断灭空”这些地方停留。
传统的四禅八定是渐次的欲界定、各种定,最后了悟大定。这种渐次法,与通常讲神秀的“渐次”也不同。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六祖的成名偈子。
: fo家有说法,理即是事,事即是理。这个偈子即说明六祖的见地,也代表六祖当时的修为境界。
: 按本人理解,“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就是小乘的果位,为偏空涅槃。为当年听闻金刚jing中一句而得证。禅宗毕竟是大乘宗旨,五祖怕弟子们学了滞取偏空涅槃而成所谓焦芽败种,所以就用鞋底擦了这句,说亦未见性,其实也不算错,毕竟没入大乘见道。
: ...................
--
FROM 124.127.189.*
再讲一点,四祖度法融禅师时,“懒融”禅师“见人不起亦不合掌”,与六祖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状态有点像,所以四祖几句话法融禅师就“开悟”了。
其与四祖见面时的对答,最开始也很不流畅,很像船子和夹山刚见面的对答。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六祖的成名偈子。
: fo家有说法,理即是事,事即是理。这个偈子即说明六祖的见地,也代表六祖当时的修为境界。
: 按本人理解,“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就是小乘的果位,为偏空涅槃。为当年听闻金刚jing中一句而得证。禅宗毕竟是大乘宗旨,五祖怕弟子们学了滞取偏空涅槃而成所谓焦芽败种,所以就用鞋底擦了这句,说亦未见性,其实也不算错,毕竟没入大乘见道。
: ...................
--
FROM 124.12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