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小乘大乘就是发心的区别,就是要不要普度众生的区别
二者佛理上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三法印
只是后者要求更高,因为度别人需要自己对其他人足够了解,有耐心的去了解,对讲法时机讲法方式都有要求
六祖的话,只是在讨论佛理,没任何小大乘的关系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六祖的成名偈子。
: fo家有说法,理即是事,事即是理。这个偈子即说明六祖的见地,也代表六祖当时的修为境界。
: 按本人理解,“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就是小乘的果位,为偏空涅槃。为当年听闻金刚jing中一句而得证。禅宗毕竟是大乘宗旨,五祖怕弟子们学了滞取偏空涅槃而成所谓焦芽败种,所以就用鞋底擦了这句,说亦未见性,其实也不算错,毕竟没入大乘见道。
: ...................
--
FROM 117.136.0.*
根基都一样,无非就是一个人修了一台车,另一个人修了十台车,发现了一些普遍的规律而已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扯,后者是实相印。
--
FROM 117.136.0.*
开悟的总是少数,着相的是大多数
对方即使从你的话里悟不出来东西,也没多大问题,悟出来了,也不一定就是你自己水平高,看运气
【 在 hyf369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仔细想了想,有一点你说的是对的,照着“不思善不思恶”仍有可能着了某个相,从而落入某个定,所以有说“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总有似是而非的情况,毕竟文字无法完全讲出真如,只能以遮诠法来不停地否定各种相。
: 所以已证悟的师父其中一个意义是发现你出偏着了某个相,及时提醒。
: 但我还是坚持无密法的观点。
: ...................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