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现在社会对初中生的要求这么高了,数学题感觉就是奥数
套路主要是面向那些没法“根据问题把式子列出来”的人的...
【 在 Ivy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非要套路 就认认真真读懂题 根据问题把式子列出来 结论一目了然的
: 我很反对套路化 遇到套路外的咋办?
: 论坛助手,iPhone
: ...................
--
FROM 219.143.140.*
就算是作业题,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全部快速做完而且全对,这挺正常
--
FROM 103.46.169.*
卷子里有不会做,这是正常的
真。普娃把能做的做了
不会的放着
因为“有道题不会做”表示不开心
说明瞄准满分,头部的头部
【 在 mmx171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晚上快十点了,上初一的娃给我两道题让我帮忙。一道题是典型的数形结合相对值问题,第二道就有点抽象了,读懂题是第一个挑战,数形结合是第二个挑战,归纳总结规律是第三个挑战。xhs上有个说法,我们是开拖拉机的老司机,现在的孩子们是开电动车的新手,车提速超快,家长要少说话多鼓励,可是我觉得老司机就是老司机,至少新手的技术是比不上的,虽然我们高中都没见过这样弯弯绕绕的题,现在的学校教育需要孩子们从初一开始就学会解决类似于编程思路的数学逻辑吗?是数学课就讲这些还是默认大家都在外面学过奥数了呢。我们的社会需要这么复杂的数学技能才能建设吗,还是高端的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高端芯片等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就像当年南方工厂需要大量拧螺丝的工人一样。
: 附题:对有理数a,b进行如下操作:第次,将a,b中的一个数加1或者减1,另一个数加2或者减2,得到
: 数a1和b1;第二次,将a1和b1中的一个数加1或者减1,另一个数加2或者减2,得到数a2和b2,第n次,将a(n-1)和b(n-1)中的一个数加1或者减1,另个数加2或者减2,得到数an,bn
: ...................
--
FROM 77.204.104.*
这题就是孩子从学校拿回家的作业啊,不是啥奥数班的。
我理解就是这两个数为中心以幅度为1或者2的变量摆动震荡,其中一个数变化量为1,另外一个数就必须摆动2,摆动震荡五次能不能同时回到原点。显然五次后只能有一个数回到原点,另外一个数不能,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回到原数。我挠头的是不知道怎么用数学语言描述,毕竟我小时候没学过奥数。问了豆包,它用的是a和b这两数相加之和在这个条件下变化五次以后不能等于a+b,有点取巧但是感觉又不对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也没要求正常孩子啊卷子里送分题会做就行,这是正常孩子看到不会的题,不吱声要求“所有题都会”这是最顶尖的孩子 ...
--
FROM 36.112.207.*
对智力中上的娃 我觉得这个能力才值得培养 而且十二年呢 熏陶几年怎么都得差不多了 (有很多时候离结论还很远 但这是第一步)
【 在 Oliver87 的大作中提到: 】
: 套路主要是面向那些没法“根据问题把式子列出来”的人的...
论坛助手,iPhone
--
FROM 142.184.180.*
对的,敢于说“竟然有我不会的题”
必须是最头部
【 在 Pandora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算是作业题,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全部快速做完而且全对,这挺正常
--
FROM 77.204.104.*
有不会的题,这样的作业才算是有效作业啊
【 在 Rea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的,敢于说“竟然有我不会的题”
: 必须是最头部
--
FROM 103.46.169.*
要点是。。。普娃作业不会做很正常啊。。。
【 在 mmx17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题就是孩子从学校拿回家的作业啊,不是啥奥数班的。
: 我理解就是这两个数为中心以幅度为1或者2的变量摆动震荡,其中一个数变化量为1,另外一个数就必须摆动2,摆动震荡五次能不能同时回到原点。显然五次后只能有一个数回到原点,另外一个数不能,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回到原数。我挠头的是不知道怎么用数学语言描述,毕竟我小时候没学过奥数。问了豆包,它用的是a和b这两数相加之和在这个条件下变化五次以后不能等于a+b,有点取巧但是感觉又不对
--
FROM 77.204.104.*
每次变化后,两个数的总变化量肯定是单数,所以五次之后还是单数。
【 在 mmx17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题就是孩子从学校拿回家的作业啊,不是啥奥数班的。
: 我理解就是这两个数为中心以幅度为1或者2的变量摆动震荡,其中一个数变化量为1,另外一个数就必须摆动2,摆动震荡五次能不能同时回到原点。显然五次后只能有一个数回到原点,另外一个数不能,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回到原数。我挠头的是不知道怎么用数学语言描述,毕竟我小时候没
: Ч率N柿硕拱玫氖莂和b这两数相加之和在这个条件下变化五次以后不能等于a+b,有点取巧但是感觉又不对
: ...................
--
FROM 106.37.81.*
正常应该是十二年
但没办法,现在筛选前置的很厉害,五六年级有一次,初一/初二有一次,初三有一次
当然家长可以淡定,不理这些中间点,不过大部分家长都做不到啊
【 在 Iv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智力中上的娃 我觉得这个能力才值得培养 而且十二年呢 熏陶几年怎么都得差不多了 (有很多时候离结论还很远 但这是第一步)
: 论坛助手,iPhone
--
FROM 219.14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