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史记》在三国时尚未大规模传播,关二哥还是夜读《春秋》
第一,你逃避了 讨论的主题, 你所谓的“汉代是六经而非五经”
视而不见, 视而不见, 视而不见
第二,
就说你逃避主题而讨论次要内容的 “熹平石经”
你说 专家鉴定 是 乐经, 应该给出 权威 支撑的依据来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专家鉴定
: 熹平石经残片 就是 乐经
: 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假的
: ...................
--
FROM 14.19.17.*
写的随意呗,古代又没有现代的论文规范,很多史书其实也是个人写的小段,再编在一起,不严谨的地方很多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很奇怪的是,
: 能用精确的词语描述
: 为啥非要用 常见的代指 “春秋”来代替 左传呢?
: ...................
--
FROM 210.12.255.*
C江表传 写得随意 反而 用 精确 的“左氏传” 字眼
要严谨规范 , 那还是得 用 泛指指代笼统的 “春秋”字眼?
【 在 ibriano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的随意呗,古代又没有现代的论文规范,很多史书其实也是个人写的小段,再编在一起,不严谨的地方很多
--
修改:zim FROM 14.19.17.*
FROM 14.19.17.*
国博展览,应该是真的
太学门口就是六经的碑,肯定讲六经了
我也说了,汉成帝还考过六经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你逃避了 讨论的主题, 你所谓的“汉代是六经而非五经”
: 视而不见, 视而不见, 视而不见
:
: ...................
--
FROM 223.104.41.49
还是同个问题,最核心的问题
你说的“汉代 六经 而不是五经”,你需要找出 六经 强于 五经 的支
撑, 而不只是 汉代 六经的存在性支撑。
你 一句“汉成帝还考过六经” 够吗? 你看看有“五经” 字眼的词句:
五经博士、
通五经举孝廉、
学通五经
博览五经
五经无双许叔重
学识渊博通五经
...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博展览,应该是真的
: 太学门口就是六经的碑,肯定讲六经了
: 我也说了,汉成帝还考过六经
: ...................
--
FROM 14.19.17.*
既然皇帝都考了
太学外面都有
你还不信,那就算了
太学外面有碑
相当于国家法定 教材
【 在 zi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同个问题,最核心的问题
: 你说的“汉代 六经 而不是五经”,你需要找出 六经 强于 五经 的支
: 撑, 而不只是 汉代 六经的存在性支撑。
: ...................
--
FROM 117.129.56.252
我没不信。。。也不想算了
我只是告诉你, 姑且认为 你所说的 汉代六经 有可能有
但是你举的例子,最多只是 存在性支撑, 我也不想反驳 你的存在性支撑
只是你举的 存在性支撑资料 远远不够 支撑 你所说的 “汉代是六经而不是五经”
事实上 反而 有一大堆 五经 的 原文词句
包括 五经博士 这种制度化设置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既然皇帝都考了
: 太学外面都有
: 你还不信,那就算了
: ...................
--
修改:zim FROM 14.19.17.*
FROM 14.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