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学佛是否有益和开悟标准两个帖子自己的看法
佛学对我来说是药,这是引入我入门的未曾谋面的老师王德峰的观点,我也赞同.
我最早接触是道学,道学应用到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中医,中医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这种世界观本质就是道学
我个人感觉道学是大宇宙宏观的概念,佛学是关注个人内心微观的概念
中医关注到了内心的变化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致病的因素是情志,所谓喜怒悲思恐,情志致病是内伤,世间很多人的病是情志所致,但中医还是从用药角度去解决情志之病,并非从病根,内心之病来解决,佛学说的贪嗔痴慢疑,落在情志就会出现喜怒悲思恐.佛学的破执,就是治贪嗔痴慢疑产生的情绪之病.所以佛学是药,从这个角度没什么毛病
【 在 C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所以完美闭环就是存在,本来就是这样,一动不动就是一切
: 这是学我道家的万物归一,无生有,有归无
--
修改:pumc FROM 1.202.126.*
FROM 1.202.126.*
开悟是见道,是初地菩萨,还不是佛
悟后起修,是开悟后才算真正的修,然后沿着初地二地三地往上走
五地见缘起,八地成菩萨道,可以轻松的讲佛,并且不再退转,十地法云地,才算成佛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佛家观点,佛是觉悟的凡夫,凡夫是未觉悟的佛,佛家认为只要开悟即成佛,佛是到彼岸者,但是又有阿罗汉,菩萨,佛几重境界,绝大多数人,直到自我解脱,到阿罗汉果就算悟道了.
: 六祖点化他师兄慧明,只说了一句,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就这一句,慧明即顿悟成佛,达到了自我解脱.慧明悟道成佛了吗?我认为是,但他直到悟道后的最基本状态,自我解脱,阿罗汉果
--
FROM 117.129.5.*
我感觉见道这个说法是三教合一后,同修两道或三道的人说的
“佛是开悟的凡夫,凡夫是未开悟的佛”,“一念悟即成佛,一念迷即凡夫”,是否破执开悟是成佛的点睛之笔.过不了,就无法实现般若波罗蜜.
广义成佛,就是破执开悟,般若波罗蜜.狭义自然就是还分档次.
能布道船法,帮助他人解脱是你说的那种佛,一世中能有几个?能破执开悟,对于普通人已经难于登天.自己能解脱的,都是机缘巧合罢了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开悟是见道,是初地菩萨,还不是佛
: 悟后起修,是开悟后才算真正的修,然后沿着初地二地三地往上走
: 五地见缘起,八地成菩萨道,可以轻松的讲佛,并且不再退转,十地法云地,才算成佛
: ...................
--
修改:pumc FROM 36.112.184.*
FROM 36.112.184.*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或许是开悟后感觉的描述,有没有人对这句话有共鸣过.有的话可以回复跟帖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佛讲究缘,要破执,破除贪嗔痴慢疑,看上面两个帖子很多人的回复,我感觉很多与佛学无缘,无缘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发些自寻烦恼的帖子
--
FROM 36.112.184.*
个人也认为你所谓的“悟”不是“开悟”。悟有不同层次、不同强度,有理悟、有事悟,可以悟很多次。开悟是事悟,你所谓的悟是理悟。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或许是开悟后感觉的描述,有没有人对这句话有共鸣过.有的话可以回复跟帖
--
FROM 61.150.12.*
开悟过的人气脉会有变化的,身体里有一股持续的清气,不停地转化,日积月累下来,面貌、骨相会有变化的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累计积分奖励: 100/0\] 学佛讲究缘,要破执,破除贪嗔痴慢疑,看上面两个帖子很多人的回复,我感觉很多与佛学无缘,无缘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发些自寻烦恼的帖子
: --
:
:
https://static.mysmth.net/nForum/att/Wisdom/458145/618: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8 Plus」
--
FROM 223.104.145.*
阴阳五行气血津液是道家医学的基础,佛家是破执而悟,破贪嗔痴慢疑之执,贪嗔痴慢疑会让我们产生喜怒悲思恐五种情志,对应的是心肝脾肺肾五脏.五情过度或长期出现会伤五脏.
开悟后,大喜大怒大悲大思大恐的过度情绪发生的概率会减小,即使发生,也会很快消散不持久,因为开悟了不会太纠结,时间久了,人自然会心平气和,怡然自得.复旦的王德峰教授说,佛学是药,我的理解就是上面写的
【 在 tracyyl 的大作中提到: 】
: 开悟过的人气脉会有变化的,身体里有一股持续的清气,不停地转化,日积月累下来,面貌、骨相会有变化的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8 Plus」
--
FROM 124.127.6.*
佛家的悟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理解与延伸.
开悟的前提除了破执之外,还要明心见性.
佛家修行有渐悟和顿悟法门,但悟的本质是顿悟不是渐悟.
【 在 profoun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也认为你所谓的“悟”不是“开悟”。悟有不同层次、不同强度,有理悟、有事悟,可以悟很多次。开悟是事悟,你所谓的悟是理悟。
--
FROM 124.127.6.*
“说通宗不通,如日被云笼。宗通说不通,如蛇入竹筒。
宗通说亦通,如日处虚空。宗说俱不通,如犬吠茅丛。”
我观阁下见地为第四档。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佛家的悟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理解与延伸.
: 开悟的前提除了破执之外,还要明心见性.
: 佛家修行有渐悟和顿悟法门,但悟的本质是顿悟不是渐悟.
--
FROM 112.42.5.*
认知问题,你自己在这些档里,自然认为我也这档里,可以理解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通宗不通,如日被云笼。宗通说不通,如蛇入竹筒。
: 宗通说亦通,如日处虚空。宗说俱不通,如犬吠茅丛。”
: 我观阁下见地为第四档。
: ...................
--
FROM 36.1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