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学佛是否有益和开悟标准两个帖子自己的看法
你看过梻经吗就敢这么说?
【 在 C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除了逻辑思辨,佛也没啥好处了
: 不多说,要拜师读经的基本都是邪修术。。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ad mini 6」
--
FROM 114.254.57.*
人所执着的东西,通常都是关乎生死的东西,不是你主观意识想不干预就能不干预的
所有贪嗔痴带来的情绪,都源于此,得到就高兴,失去就痛苦
回避和压制,用处也不大,日后必然反弹,重要的还是出离心,能看破放下才是正途
开悟这事儿就别想了,基本靠运气,目前没见过百分百开悟的方法
不过有心留意一下具体的定义还是有好处的,如果碰巧开悟的时候好歹能抓住,不会错过
【 在 no5as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人离开悟还甚远,或许本就无缘,也就不求了,但对佛学的一些思想比较认同,同时也伴有很多疑惑,因此,借贵贴向大家请教一二:
: 1. 关于“执”与“不执”、“住”与“不住”,是否是与“行”与“不行”,或者说“做”与“不做”相对应?我目前的认识是,“执”与“不执”、“住”与“不住”都是对应于“行”,是“行”的两种方式,比如面对“贪、嗔、痴”,“执”或者“住”的话,是主观意识的认同和加强,“不执”或者“不住”的话,是主观意识不干预,“贪、嗔、痴”带来的是痛苦也罢、快乐也罢,都是一种经历,不回避,经历完就让它完了就好,如果主观意识上去回避或者压制“贪、嗔、痴”,是不是也是“执”和“住”的体现?
: 2. 有一个逻辑上的结,就是点石成金那个故事,当想要金子的时候点不成金,当不想要金子的时候才能点成金。具体到“开悟”上,当执念于此的时候是不能得的,去除执念才有可能得,那如果做到了去除执念,对得与不得,是不是就都能坦然接受了呢,甚至于对自己而言是无区别的?沿着这个思路又想到,“开悟”和“未开悟”作为两种状态,是不是也属于人相我相众生相中的一种“相”?
: ...................
--
FROM 223.104.40.*
开悟是见道,是初地菩萨,还不是佛
悟后起修,是开悟后才算真正的修,然后沿着初地二地三地往上走
五地见缘起,八地成菩萨道,可以轻松的讲佛,并且不再退转,十地法云地,才算成佛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佛家观点,佛是觉悟的凡夫,凡夫是未觉悟的佛,佛家认为只要开悟即成佛,佛是到彼岸者,但是又有阿罗汉,菩萨,佛几重境界,绝大多数人,直到自我解脱,到阿罗汉果就算悟道了.
: 六祖点化他师兄慧明,只说了一句,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就这一句,慧明即顿悟成佛,达到了自我解脱.慧明悟道成佛了吗?我认为是,但他直到悟道后的最基本状态,自我解脱,阿罗汉果
--
FROM 117.129.5.*
有些概念该明确还是要明确的,毕竟十地的路是一个必经之路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见道这个说法是三教合一后,同修两道或三道的人说的
: “佛是开悟的凡夫,凡夫是未开悟的佛”,“一念悟即成佛,一念迷即凡夫”,是否破执开悟是成佛的点睛之笔.过不了,就无法实现般若波罗蜜.
: 广义成佛,就是破执开悟,般若波罗蜜.狭义自然就是还分档次.
: 能布道船法,帮助他人解脱是你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ad mini 6」
--
FROM 114.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