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学佛是否有益和开悟标准两个帖子自己的看法
学佛讲究缘,要破执,破除贪嗔痴慢疑,看上面两个帖子很多人的回复,我感觉很多与佛学无缘,无缘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发些自寻烦恼的帖子
--
修改:pumc FROM 36.112.178.*
FROM 36.112.178.*

我深入接触佛学是最低谷的一段时间,那感觉就像即将坠入悬崖,这时候缘分来了,听到有人讲佛学.如六祖听到有人念诵金刚jing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心动一样,我也心动了,好像坠入山崖前从上面掉下来一条绳子,对于能救你命的东西,接触的过程没有任何怀疑,就是感恩感悟,现在看佛学经典,也想象成佛祖本人在你面前娓娓道来.
再分享下,我学佛学初期没看书,一直在听两位现代布道者讲.听的过程多感悟.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佛讲究缘,要破执,破除贪嗔痴慢疑,看上面两个帖子很多人的回复,我感觉很多与佛学无缘,无缘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发些自寻烦恼的帖子
--
修改:pumc FROM 36.112.178.*
FROM 36.112.178.*
我佛学的入门和进阶,是在听两位国内知名传道者的讲解下实现的
一知半解很麻烦,狂妄自大更麻烦
学佛学者不可轻视任何人,轻视他人会有无边无量的罪
【 在 hyf3690 的大作中提到: 】
: 经典无人说,虽智不能解。
: 一知半解很麻烦,b站有很多好老师的视频,有僧有俗,随缘多听。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
--
修改:pumc FROM 124.127.77.*
FROM 124.127.77.*
佛家开悟即得“道”,一念悟即成佛,一念迷即凡夫.
虽然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说法,但各自的标准是不同的
【 在 abraham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般若波罗蜜是得道,不是开悟,开悟只是得道的一个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 学佛成功与否,关键是得道。学其它亦然。道家的道、佛家的道、儒家的道,都是一个道
--
FROM 219.142.237.*
我看了你在本版的帖子,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看不出你什么水平
另外佛学不是靠研究的,说到研究,只能说明你是门外汉
【 在 abraham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还离真正的佛法很远,很远。你再好好研究研究把
--
修改:pumc FROM 219.142.237.*
FROM 219.142.237.*
哈哈,没伤到我的自尊,不过你上面那个回复让我有了一点嗔念,但心中的佛性马上就启动了,这点嗔念迅速被吹散了,我马上就用了机锋的方法对你,看看你真正的水平,发现确实如我所想,如果真有水平,我是真心请教的,但是.不多说了.无缘不多讨论,否则自寻烦恼
言由心生
【 在 abraham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需要你看出我的水平。我知道你的水平就够了。
: 但是你的这个水平,也不可能看出我的水平?你懂的我都懂,我懂的你还没摸着门。
: 就我说的那一句,你都没搞明白,还跟我说不用研究。
: ...................
--
修改:pumc FROM 219.142.237.*
FROM 219.142.237.*
刚看到有人like我这个帖子,回复说,“少林方丈四十年前就悟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说一下我自己的感悟,悟了后会对贪嗔痴慢疑比较敏感,一旦被红尘中的事情引诱,佛性自动会启动.像我这种低阶的悟道者,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会轻松破除贪嗔痴慢疑产生的执念.另外开了慧眼,会通过言行举止看透别人.
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确实有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佛讲究缘,要破执,破除贪嗔痴慢疑,看上面两个帖子很多人的回复,我感觉很多与佛学无缘,无缘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发些自寻烦恼的帖子
--
修改:pumc FROM 219.142.237.*
FROM 219.142.237.*
不矛盾,有人只到自我解脱,有人除了自己解脱,还帮助他人,这是禅师,菩萨,佛的境界,但所有人本性是一致的,没有差别.本论坛能破执的都很少,禅师,菩萨,佛的境界大众还是不要太有执念
【 在 xgl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佛破执念 但是又强调有三六九等 需要高等级的人评价 是不是矛盾了
--
修改:pumc FROM 219.142.237.*
FROM 219.142.237.*
佛学是出世间法,重在走心,感悟,不思辨,之前我曾经错误的叫做非世间法,出更准确
世间法的逻辑,悖论,概念,存在等等概念不好直接拿来解释佛学
【 在 C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是逻辑就一定有悖论,最后只好来个终极概念-存在
: 反正本来就是这样,完美闭环
--
修改:pumc FROM 219.142.237.*
FROM 219.142.237.*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
本论坛也是一个江湖,也是红尘,言由心生,我知道你的境界
【 在 williambo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还是有意识把持的紧张状态,所以会有嗔心。不符合“金刚jing”的无我相。还得启动“佛性”来对治,明显是贼喊捉贼。
: 找个师父系统学吧,省得开口遭人笑。
--
FROM 219.14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