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方预料到以后《石头记》的读者众多,她把几类读者的代表分别写进书中。
贾珍、贾政代表对书中的“错误”,进行修改、纠正的人;兴儿,代表看书特别认真,入梦比较兴奋,还没有醒来的人;多姑娘,代表妄图探秘《石头记》,研究较深的人;贾代儒,代表只看正面不思反面的人。还有一个人,即本人王杰(书中幻身很多),是作者吕方占卜预测的唯一知音。
贾珍,隐示“假珍”。在第十三回有一段文字很有意思:
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後藏之不迭,[甲戌侧批:数日行止可知。作者自是笔笔不空,批者亦字字留神之至矣。]
脂批“数日行止可知”,贾珍们一看,“数日”不通,改为“素日”。脂批提示我们此处要“字字留神”,如果读者以为此处写得是贾珍之淫,那就浪费了作者“字字留神”的良苦用心了。数,拆“娄文”。娄,其意细思,如这个西瓜娄了。日,隐示的是“晕头”。贾珍们晕头转向,净发布一些娄文。“往后”拆主,隐示作者。作者最怕贾珍,藏起来都来不及。迭,本义是更迭、替换之意,所以此处描写隐示作者不愿“贾珍们”违背原意,没办法只好用批语点醒读者。
贾珍的情节虽然不多,但书中作者用见缝插针的手法隐示贾珍之处却不少。试举一例:张友士论病后,贾珍问这病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先生笑到:“大爷最高明的人,……。”读者细思,这里缺少了一个字,作者正是通过这个缺字对贾珍作出的结论。
再如: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合贾代儒说道……。此处“合”字错误,应该是“和”,但作者偏偏选用错别字“合”。
这是作者质问贾珍,你得名又得利,大肆篡改作者本义,拿得出手?和,拆“名利双收”。合,拆“拿出手”。
贾政,隐示“假正”。我有一篇《石头记》一百问,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贾宝玉为什么最怕贾政?如果你回答是因为儿子怕老子,那就错了!贾宝玉是《石头记》的幻身,他最怕“贾政们”修正。
在第二十三回中,宝玉因为即将入驻大观园,正高兴着——忽见丫鬟来说:“老爷叫宝玉。”[庚辰侧批:多大力量写此句。余亦惊骇,况宝玉乎!回思十二三时,亦曾有是病来。想时不再至,不禁泪下。]
脂批“多大力量写此句”,让人不得其解,“老爷叫宝玉”,连作者都吃惊!脂批前面是真,后面的解释是假。作者用宝玉入驻大观园,隐示的是《石头记》进入大众的视野。叫,左边为口,隐示吕方的“方”;右边丩古同“纠”。老爷要纠正作者吕方的《石头记》,所以脂批说“多大力量”,指蚍蜉撼树。作者在书中多次把《石头记》比作大树,“丫鬟”隐示围绕《石头记》这颗大树长出的数不清的枝杈。
“多大力量”是作者出的字谜,谜底是夯。夯同笨,如夯货。
宝玉听了,[蒙侧批:大家风范!]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杀死不敢去。
大家风范,不是指宝玉,而是指贾政。“蚍蜉撼树”之人不是一般人,具备大家风范,匠心独运,处处搜寻作者的“错误”。听了,拆“斤”。斤,拆“匠心”。
作者用“焦雷”、“扫兴”、“变脸”来形容宝玉“杀死不敢去”见贾政的心情。“扭股儿糖”形容宝玉撒娇,显得十分生动。糖,从米唐,左边隐示“两点不露头”,右边指荒唐(在书中,点同主,隐示作者,多处可见)。由于两位作者没有露面,露面的只是冠冕堂皇之人,《石头记》只好跑到原创作者吕方处求安慰。
如贾珍一样,作者暗示贾政的地方很多,不多写了。
多姑娘、兴儿、贾代儒略
--
FROM 182.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