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读《石头记》的过程中,最初我并没有对《葬花吟》特别在意,后来我发现作者所写的内容大都和回目数字有关,就对这一回特别关注。第二十七回和二十八回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这两回的回目数字,隐示“作者吕方、王杰”。二十拆王,七拆“皂白已分”。皂为黑拆“墨首”,隐示作者。白拆“百里挑一”,隐示杰。二十八,拆林,指林黛玉,隐示吕方。
第二十七回: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侧批: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须要饯行。
“饯花节”是作者杜撰的。书中指明晴雯死后为花神,晴雯即吕方幻身。“花神退位”,隐示作者吕方退位让贤(见贤字解释),她已经把《石头记》的两面写完,等候另一人破译反面。
四月二十六日,隐示的是吕方的生日,这一生日并不是她的真正生日。书中所有显示出的人物生日都是作者设计的,真正的生日都隐藏着。(见宝钗扑蝶的解析。宝钗扑蝶是和黛玉葬花相对应的)
四月二十六,拆“四月二十一加五”,隐示甲午年四月二十一日(此日期还在它处隐藏)。作者为什么给自己设计这一生日呢?对此我有两种解释,意思相同:
其一,甲午谐音“家无”,吕方无家可归,作品也无立足之本,见作者不敢提“西”字解释。甲午四月为己巳,巳拆“异首”,谐音“易手”。二十一日,指薛宝钗,为王杰幻身。吕方所作是一部阴阳两面书,背面交到王杰手中。
其二,甲拆“申藏其首”,谐音“深藏其首”。午,隐示“默许”。(默为不出声,许字去言为午)四,拆“梦中”,指书中。月,隐示林黛玉(一月为三十日,拆“草”)二十一日,隐示薛宝钗,拆“借”,谐音杰。
《葬花吟》之葬,拆“死于四十”。这和第一回中脂批标注的作者死于“壬午除夕”相符,但“壬午除夕”这一日期是作者为破译者设定的时间起点,并不是作者在这一天死了。
花,隐示作者本身。
吟,拆“今日一别”,隐示的是今日一别待相逢。书写完了,也意味着告别,期待此书反面的破译。前面既然算定“木石之盟”,后面一定会有“金玉良缘”。
[甲戌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处更生更新。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庚辰侧批:诗词文章,试问有如此行笔者乎?][庚辰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不止“红楼梦”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且读去非阿颦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愧杀古今小说家也。畸笏。]
脂批中的“石兄”指王杰。生,隐示杰(生当作人杰)。新,拆“分析到位人不在”,隐示王杰破译《石头记》时,作者早已不在人世了。“难为了作者了”,不是指难为了吕方,而是指难为了王杰。“故留数字以慰之”,暗示其中的“数字”是玄机。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甲戌侧批: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过玉兄后文再批。”噫嘻!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掷笔以待。]
《葬花吟》一共有五十二句,三百六十一个字。五十二,隐示六十甲子中的乙卯,本人生于乙卯日,这是作者预测的,如第五十二回王子腾过生日(见王子腾解析)。三百六十一,隐示王杰为“局外人”。我国上古时期认为天圆地方,把每日太阳在圆周运行的角度称为“日度”,也即一度。太阳运行一周,为三百六十天,即圆周为三百六十度。三百六十一,出圈了。
那么王杰何时出现呢?从“阶前闷杀葬花人”到末尾共211个字。为什么从“阶”开始算呢?因为“阶”谐音杰,又因为前面一句“花开易见落难觅”是问话,花落谁家?作者把《石头记》写成了,但它落到谁手里?阶前,隐示落在王杰面前,但王杰是二百多年后出现的人,这是作者郁闷的原因。阶和杰谐音,但字不同,所以紧接着作者就把“阶”变为杰。洒上空枝,拆为“杰”。见血痕,隐示见到血泪写成文字的痕迹。
《石头记》是1754年完成的,加211即1965年。本人生于1966年,数字不对,这是怎么回事?你别忘了,次日才是芒种节。作者用“芒种节”隐示交节(谐音杰)和“花神(吕方)退位”。因为次日才到“交杰”日,所以1965应该加一,这是作者预测本人出生年代的。再看《葬花吟》中的诗句,也提示了“明年”一词。“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桃,从木兆。木指林黛玉,即吕方。兆,预测。李,隐示杰(子为水)。闺中,隐示两地。
在《葬花吟》中,有一处必须解析一下。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是一谜面,谜底是昼。这是一个关键字,因为和袭人名字有关联,袭人对应的人是弘历,也是王杰的幻身。
昼为白天,“白”拆“百里挑一”,隐示杰。“天”拆“夫不露头”,王杰是局外人作者把袭人之名的出处“昼”字改成“骤”,用意在于“马年相聚”,本人马年生人。
书中凡涉及大段诗篇,一般都是为拼凑字数的,如《警幻仙子赋》等,明白人以为是《石头记》的败笔,较真的人却去认真分析其中的用典。《葬花吟》通篇语调悲楚凄凉,作者的点睛之笔在最后一句: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为什么是这一句?因为在之后的二十八回的开头,作者用宝玉把这句诗点出来,并在前面用上了“点头感叹”四字。点头,拆占,隐示的是占卜。
“一朝春尽”对应的是“花落”。“红颜老”对应的是“人亡”,但这只是指正面。反面隐示的是年代,“一朝春尽”指一个朝代已经走到头了,隐示清朝的灭亡。红颜老,指吕方早已经亡故。花落人亡,这是一个字谜,谜底为“七”。七,拆“皂白已分”。皂为黑,拆“墨首”,隐示作者。白,拆“百里挑一”,隐示杰。两,拆“授人以丙(谐音柄)”。不知,谐音“卜知”。所以这句诗的隐意是:作者吕方经过占卜预知,王杰是《石头记》唯一的破译解读者,所以把解释权交给他。王杰在清朝灭亡之后的年代才会出现。
第二十七、二十八回的脂批很特别,我挑重点解释一下。
……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庚辰侧批:百转千回矣。】
“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隐示的是反复推测,所以“百转千回”就是谜题,谜底是“皇”字,隐示的是我的名字王杰。白,拆“百里挑一”,隐示的是“杰”。
……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甲戌侧批:非大善知识,不出这句话来。】
非大善,指夏桀,从我国历史来看,大恶者很多,为何断为夏桀?且看后面,没有“道”字,贾珍们发现这一“错误”,代替作者添“道”或“说”,却不知作者用缺字“道”来表示无道大恶人。我想没人与夏桀争抢吧。作者用此来隐示傑(杰),但人没到(见卫若兰射圃解析)。夏,拆“自在天上牵客心”,见夏守中名字解析。吕方为主,王杰是客。
【甲戌眉批:不言炼句炼字辞藻工拙,只想景想情想事想理,反复推求悲伤感慨,乃玉兄一生之天性。真颦儿之知己,玉兄外实无一人。想昨阻批《葬花吟》之客,嫡是玉兄之化身无疑。余几作点金为铁之人,笨甚笨甚!】
“词藻工拙”四字就是炼字。词,隐示“伺人不到先留言”。等不到破译《石头记》的人,但我先在书中写出来。藻,隐示杰(草木洗澡)。工拙,隐示王(工少了笔墨)。
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甲戌(庚辰)侧批:二句作禅语参。】【甲戌眉批:一大篇《葬花吟》却如此收拾,真好机思笔仗,令人焉的不叫绝称奇!】
脂批说“两句作禅语参”,而且是对《葬花吟》的总结,令人拍案称绝。
一般读者都以为是“色不入目,声不入耳”之意,但我们结合《葬花吟》的字面意思来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葬花吟》充满悲伤的语调,花儿凋零,鸟儿远飞,哪里有这两句禅语的意境。其实这是一个谜语,《石头记》中有许多谜题,我个人认为这是其中比较简单的一个。
花影不离身左右,谜底是“躲”,隐藏之意。鸟声只在耳东西,谜底是“鄥”,读音qiāo,古同“鄡”,为本人故乡,是我国东汉县名,在束鹿东南。这就与《葬花吟》的意思相符了,所以脂批说,一大篇《葬花吟》却如此收拾。
花,不仅隐示吕方,还隐示王杰。葬,有藏意。《礼·檀弓》国子高曰:葬者,藏也。花,草字头拆王,“七”见上面的拆解。
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甲戌侧批:岂敢岂敢。】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甲戌侧批:“情情”,不忍道出“的”字来。】长叹了一声,【庚辰侧批:不忍也。】自己抽身便走了。
痴子,拆“知心一了缘”。隐示两人一个是正面作者,一个是反面作者,“金玉良缘”已了。岂敢岂敢,表面看是吕方代替宝玉作的回答。岂(豈),隐示“山下种相思”,山指《石头记》这座书山。敢,为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短,隐示“一箭定相思”,隐示一见定相思,指书中林、玉初见。命,拆“合卩(谐音杰)”,指和王杰会和。情情,指太虚幻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隐示“杰践前约”。(白,拆百里挑一,隐示杰)不,拆“木不露头”,隐示作者不能署名露面。忍,这是吕方的自谦,表示写作这部《石头记》,心有余而力不足。
--
FROM 182.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