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情僧”辩
未必,作者无才补天,在书中化玉入世做第三方,观察,记录,用石头记为名再恰当不过了,况且其他名字也不涉及政治。红楼梦之名归结于梦,就有主管感叹之意。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命名单薄不能总结全书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石头记》是后来脂砚斋为了避免政治敏感麻烦改的
--
FROM 39.144.21.*
自《红楼梦》出版以来,看官都竟将第一回指石头上所记之文的“石头记”误认为书名。空空道人看了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不可能有标题的。《石头记》之名是后人所加,曹雪芹根本不知道。曹雪芹在“悼红轩”中花了十年重新编辑后,将该书题为《金陵十二钗》。但书名“金陵”有“擦边球”之嫌,为当时的敏感词。出于保护此书或自己避免“文字狱”麻烦,“至脂砚斋甲戌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才将曹雪芹所定《金陵十二钗》书名改成《石头记》。这里“仍用《石头记》”这个“仍”字没着落,因为之前根本不曾有过这名称。显然是后人误会。脂砚斋应该是书商,他买下《金陵十二钗》后改成《石头记》,再根据社会上的关于“作者”曹雪芹的传说,写了一部分批语。从批语里来看,脂砚斋对该书作者和成书过程并不了解,传说而已。
【 在 zipp 的大作中提到: 】
: 未必,作者无才补天,在书中化玉入世做第三方,观察,记录,用石头记为名再恰当不过了,况且其他名字也不涉及政治。红楼梦之名归结于梦,就有主管感叹之意。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命名单薄不能总结全书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47.*
FROM 117.143.147.*
庚辰本应该是目前发现的较早完整版本了,用红楼梦为名是程甲本开始的吧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红楼梦》出版以来,看官都竟将第一回指石头上所记之文的“石头记”误认为书名
: 《石头记》之名是后人所加,曹雪芹根本不知道。曹雪芹在“悼红轩”中花了十年重新编辑后,将该书题为《金陵十二钗》。但书名“金陵”有“擦边球”之嫌,显然为当时敏感词。出于保护此书或避免“文字狱”麻烦,“至脂砚斋甲戌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句,才最后将曹雪芹所定《金陵十二钗》书名改成《石头记》。这里“仍用《石头记》”这个“仍”字没着落,因为之前根本不曾有过这名称。《石头记》之名显然是后人误会,(最有可能是“脂砚斋”)。脂砚斋应该是书商,他买下《金陵十二钗》后改成《石头记》根据社会上的传说写了一部分批语。从批语里来看,脂砚斋对该书作者和成书过程并不了解,传说而已。
:
--
FROM 39.144.21.*
我总觉得乾隆弘历把雍和宫改成了喇嘛寺,是很奇怪的事情,他是想供奉什么人?真的是雍正胤禛吗?还是他的生父,也就是宝玉曹顒?贾宝玉后来出家了,可能是到了快去世的时候,在雍和宫里当了和尚,写下石头记初稿,最后坐化了。所谓的红楼,也就是雍和宫内靠北侧的红楼,这应该是红楼梦写作的地方。
【 在 chunzai (春*斋)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多数网友受后四十回和第一回中“情僧”影响,以为看破红尘做了和尚无疑是宝玉的最后结局,但这是明显的误解,与小说顶层设计明显相悖。
: 首先,第一回所谓“情僧”,分明是指“空空道人”而非宝玉:“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空空道人改自己名为“情僧”),改石头记(指石头所记内容,所以将庚辰本“改”字换成“录”)为《情僧录》)。”并无宝玉将来出
: 第二,主宰《红楼梦》人物命运的是警幻仙境中一个幻术高明的警幻仙子,“赤瑕宫神瑛侍者”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的宝黛也都是仙人道流,都是警幻处众仙女相识的“贵客”。如果宝玉看破红尘,也应做道士,决非和尚。
: ...................
--
修改:lxku FROM 123.120.97.*
FROM 123.120.97.*
"僧因凤姐,道因宝玉"这条
跟现在的文本不符
文本正好相反,是“道因凤姐,僧因宝玉”
如果不是批者不慎写错
那么就是文本有个演变过程
在写那个批语的时候
僧道的角色是反过来的
然后改成了现在的样子
第二条
批者可能是望文生义(或是随口一说)
看到宝玉是跟和尚走了
就说他出家了
甄士隐跟道士走了
是不是就当了道士了?
【 在 wwwsmth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一个支持你观点的地方
:
: 【甲戌双行夹批:僧因凤姐,道因宝玉,一丝不乱。】
还有两处你需要批倒
1、【庚辰双行夹批: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2、
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
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
FROM 221.2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