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谷歌、微软等确实在准备建太空数据中心
要考虑很多因素 虽然我也觉得发射远点更好
【 在 stock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数据中心不需要低轨
--
FROM 119.80.6.*
想起1965年,美国发射了第一个太空堆——SNAP-10A, 然后就原地踏步了
然后苏联就被忽悠的连续发了34个太空核反应堆
1973 年苏联一颗卫星发射失败,核反应堆坠入北太平洋 1978 年 坠落加拿大,造成放射性污染,苏联赔付 300 万美元;
【 在 strongcat 的大作中提到: 】
目的就是 省电
方案简单粗暴,用长宽4公里巨大的太阳能板发电和散热, 对着太阳面发电,背面散热
太空是真空,没有对流和传导,但直接接触极低温环境,大面积辐射也能把能量散出去,就如月亮正面,白天温度极高,夜间会把能量辐射出去,变成极低温
用星链V3 通信
太空数据中心的核心运营成本就是发射成本,和星联类似
--
修改:ABCDEFGHJKLM FROM 117.130.205.*
FROM 117.130.205.*
你说24年?美帝去年没有上月球的火箭吧
【 在 Fgps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out了,去年美帝公司往月球发射了好几个数据中心了
:
: 【 在 strong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自zSMTH@V2337A
--
FROM 223.104.3.*
夜晚不好过吧
波峰波谷太明显
【 在 ge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这一学习率得以维持(这将需要每年约 180 次 Starship 级别的发射),那么到2030 年代中期,将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的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 200 美元以下
: >另一种基于 Starship 公开规格和复用目标的分析甚至更为乐观,预测成本可能低至每公斤 60 美元(10 次复用)甚至 15 美元(100 次复用)
: >成本对比结论:
: ...................
--
FROM 119.80.6.*
看说法是ai需求太大
【 在 makeprogr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一直不能理解怎么会缺电
: 现在发电、输电技术那么成熟;
: 而且能量来源越来越来多了。
: ...................
--
FROM 119.80.6.*
这些问题过于专业,得专业人士加上实际测试才行
不过卫星考虑的都是保温问题,还真没见过考虑散热的
没准直接抵消了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篇文章里很大篇幅用来描述怎么动态维护阵型。关于散热,星见通信和辐射出错都是critical problem然后也没说解决方案,所以只是个很初步的畅想而已,很多东西都要做实验,离实现还远
: #发自zSMTH@V2337A
--
FROM 119.80.6.*
星球大战2.0
【 在 strong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目的就是 省电
: 方案简单粗暴,用长宽4公里巨大的太阳能板发电和散热, 对着太阳面发电,背面散热
: 太空是真空,没有对流和传导,但直接接触极低温环境,大面积辐射也能把能量散出去,就如月亮正面,白天温度极高,夜间会把能量辐射出去,变成极低温
: ...................
--
FROM 180.78.130.*
不太成立。现在煤电机组一台就可以达到100万千瓦,燃气的也很大;而且这些占地面积都不大。
风电的单台都10MW量级,太阳能基地几百MW很常见,GW的都有;
感觉是西方国家人为限制导致的。
实际上很多地方可以铺太阳能板,可以树立风车。
很多地方用燃气发电,煤发电。
【 在 Bulls23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说法是ai需求太大
:
:
--
FROM 61.49.113.*
维护成本巨大
【 在 watchdog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省电,是省数据传输需要。
: 卫星在太空中获得的数据,直接在太空中处理。
: 最后把结果传回地面。
: ...................
--
FROM 125.70.28.*
--
FROM 223.1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