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谷歌、微软等确实在准备建太空数据中心
你这个说法比较靠谱。
现在好像卫星很大的一个问题是与地面通信带宽不够。速度太慢。
【 在 watchdog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省电,是省数据传输需要。
: 卫星在太空中获得的数据,直接在太空中处理。
: 最后把结果传回地面。
: ...................
--
FROM 61.49.113.*
低轨的话,运行不了太长时间就损毁了吧。
就像现在的星链卫星。
【 在 abcdz 的大作中提到: 】
: 低轨道,辐射本身也没深空强;各部件处理器、存储、接口冗余备份,反正是通用的模块化堆叠,成本不会太高,如果加防护罩划算的话也可以加罩,或者散热片和防护合在一起,散热同时防护。
--
FROM 61.49.113.*
太阳能板本身有一定的效率,比如他吸收1kw的光,转出来的电只有200W,有800W是用来发热了。
这800W本身的靠散热,然后芯片的发热也得散热;然后又是靠单一辐射的方式散热,这个散热还挺难的。
【 在 MeiYou9 的大作中提到: 】
: 太阳常数1.3kW/m^2, 只要光伏板反射掉一部分阳光,再加上倾斜一定角度,散热压力就不那么大了吧
--
FROM 61.49.113.*
我是一直不能理解怎么会缺电
现在发电、输电技术那么成熟;
而且能量来源越来越来多了。
【 在 Bulls2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要老是关注散热
: 太空最大的好处是能源获取
: 由于数据中心缺电,导致微软买的老黄的GPU插不上电,这已经不是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未来全球性问题,这也导致了当前整个AI投资逻辑发生了巨大变化
: ...................
--
FROM 61.49.113.*
你怕是不知道激光制冷效率有多低,需要的代价有多大。
【 在 Jar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激光制冷没听说过吗?降到接近绝对零度就靠这个!
--
FROM 61.49.113.*
不太成立。现在煤电机组一台就可以达到100万千瓦,燃气的也很大;而且这些占地面积都不大。
风电的单台都10MW量级,太阳能基地几百MW很常见,GW的都有;
感觉是西方国家人为限制导致的。
实际上很多地方可以铺太阳能板,可以树立风车。
很多地方用燃气发电,煤发电。
【 在 Bulls23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说法是ai需求太大
:
:
--
FROM 61.4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