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年轻的赫内斯成为了拜仁的经理,慕尼黑足球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仿佛是幸运之神的眷顾,赫内斯刚接手球队,就迎来了一场空前的大捷:1979年3月24日,拜仁客场7比1击败了门兴,鲁梅尼格在比赛中上演了帽子戏法。其后的10场比赛,拜仁只输了一场,虽然不足以追上领先的汉堡,但这是拜仁新生的标志。联赛最后一轮,拜仁作客汉堡,尽管基冈为已经加冕的汉堡扳平了比分,但鲁梅尼格终场前10分钟的进球使得拜仁最终获胜。这场胜利也标志着一个时代即将到来,一个属于拜仁,属于赫内斯的时代。
今人,很多人指责说拜仁是用金钱堆砌起来的王朝,但这才是德国足球的问题真正所在,因为没有谁能说明拜仁是怎样成功的。事实上,拜仁不只是靠金钱发展起来的,至少不是唯一一个。德甲第一个完成100万马克以上转会的是科隆,而不是拜仁;1976年,科隆花了100万马克买来了比利时球员范古尔。第一个付出200万马克的是汉堡;1977年,他们买来了基冈。10年之后,法兰克福买来了匈牙利球员德塔里,把转会费推到了300万马克的新高。
事实上,几乎所有在转会领域的超额投资都不是赫内斯和他的拜仁的手笔。1995年,多特蒙德为了得到赫尔利希付出了德甲俱乐部历史上的第一个1000万马克。2000年,勒沃库森为得到卢西奥而支付了第一个1500万马克。2001-02赛季,阿莫鲁索加盟多特蒙德,把德甲的转会身价记录提高到了2500万欧元。
拜仁历史上身价最高的马凯不过1875万欧元,而巴拉克只花了600万欧元。从开始打造拜仁王朝起,赫内斯就一直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即便没有钱,赫内斯依然为拜仁打造出了一支铁军;在1980至1990年间,拜仁一口气获得了7次德甲冠军,几乎每次夺冠都能领先第二名最少4分,这是一个真正的王朝。
赫内斯对足球和经营的理解已经达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担任经理后,他所做的第一笔买卖就是用20万马克把自己的弟弟迪特?赫内斯从斯图加特买进拜仁。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赫内斯任人唯亲,因为拜仁需要的是一个顶替“轰炸机”穆勒,与鲁梅尼格搭档的前锋。不过,事实证明乌利?赫内斯是正确的,迪特加盟拜仁的前4个赛季打进了64球,并且有很多惊人之作:在1984年对布伦瑞克的比赛中,他20分钟内打进了5球。最神奇的还不止于此:1982年德国杯决赛,拜仁半场0比2落后纽伦堡,迪特与对手相撞头破血流;但在下半场,他用流血的脑袋打进了两个头球,帮助拜仁4比2逆转。
从迪特?赫内斯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乌利的经营思路。上世纪80年代,拜仁的当家球星,无论是奥根塔勒、德雷姆勒、丁贝格,还是普夫吕格勒,没有一个能与贝肯鲍尔、鲁梅尼格或布莱特纳相提并论,却为拜仁带来了无数的荣誉。以1982年欧洲冠军杯决赛为例,阿斯顿维拉1比0击败了拜仁,但是除了布莱特纳和鲁梅尼格,英格兰人几乎记不起来另外9个人的名字,其实德国人也一样。
--
FROM 218.5.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