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当卡恩在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起拜仁历史上第19个德国联赛冠军的时候,比马加特、卡恩和巴拉克更受到德国记者追捧的是俱乐部经理赫内斯。在赫内斯1979年入主拜仁之后,拜仁已经14次举起了冠军沙拉盘。没有赫内斯,就没有今天的拜仁。25年前濒临倒闭的拜仁在他的领导下已经拥有了1.27亿欧元的固定资产,成为了德甲乃至欧洲足坛的巨无霸。在许多人的眼中,拜仁-赫内斯王朝是用金钱堆砌起来的,同时缺乏人情味,但事实上,拜仁的建立远非人们想象的那样。
危机时刻走马上任
1978-79赛季对赫内斯而言并不是一个愉快的赛季。当时,他和队友布莱特纳对主教练久洛?洛兰特的战术指指点点;更糟糕的是,他一直为膝伤所困。拜仁一度想把这名多事的球员卖到汉堡去,但汉堡的经理内策尔要求赫内斯提供一份健康证明,心高气傲的赫内斯对这样的要求不屑一顾,拒绝了当时风头最劲的汉堡,而选择了升班马纽伦堡。不过,仅仅为纽伦堡踢了11场比赛后,27岁的赫内斯就不得不在1979年3月终止了其足球生涯。
虽然德国失去了一名优秀的球员,但多了一个俱乐部的经营之神。球员时代,赫内斯并不是球迷和媒体的宠儿;这个屠夫的儿子给人的感觉是过于钻营,就像布莱特纳后来所说的那样:“没有他,我不会在足球之外挣到一分钱。”在学校,赫内斯就是孩子头,天生就有领袖的气质,他的成绩是最棒的,还自己策划出版了校刊。而在前西德青年队,他也是队长。
赫内斯是1970年1月与拜仁签约的。不久,人们就看到他开了一辆新车;2年后,他搬进了自己的别墅;当他宣布自己要结婚的时候,一张独家照片和一篇独家专访收了媒体25000马克,而那时的赫内斯仅仅23岁。
在拜仁,赫内斯与贝肯鲍尔不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这一宿怨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一代。赫内斯的父亲是一个精明的屠夫,而贝肯鲍尔父亲那一代的足球运动员在理财方面蠢得存不住钱;贝肯鲍尔也称赫内斯为“顽固的家伙”,当时的拜仁主教练拉特克也认为:“赫内斯过分的自信开始并不惹人喜欢。”所以,当拜仁主席诺伊德克1979年初宣布赫内斯出任俱乐部经理时,很多人都非常震惊。当时的拜仁,乃至整个德国足球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比现在处于低谷的德国足球还要糟糕;很多人认为,诺伊德克的做法不过是破罐破摔而已。
那个年代,德甲的霸主是门兴格拉德巴赫和汉堡,拜仁虽然也是列强之一,却处在崩溃的边缘:在主场,他们被为保级而战的比勒费尔德4比0击败;过去的两个赛季,他们仅名列第12和第7。俱乐部的财政也面临着灭顶之灾,因为涉嫌税务问题,他们要补交250万马克的税款,俱乐部主席诺伊德克和前经理施万等4人还被追加罚款40万马克。
在今天看来,这笔罚款微不足道,但不要忘记,这一切发生在1979年!拜仁当时全年的总利润不超过22万马克。在接下来的财政年度,新任主席霍夫曼宣布,俱乐部赤字已经达到了300万马克,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德国足球的大环境同样让人心痛,球迷们抛弃球队,远离了球场。1976年,多特蒙德的平均观众人数为42000人;10年之后,减少到了22500人。拜仁的情况也一样,能容纳54000名观众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很少坐满30000人;整个德甲的的现场平均观众人数从26100人降到17600人。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上世纪70年代那次假球事件影响了球迷的热情;其次,70年代的各个俱乐部都有当家球星,除了拜仁的贝肯鲍尔和门兴的内策尔以外,科隆有奥巴拉特,法兰克福则有格拉博夫斯基,但到了70年代末,这些球员都退出了德甲,对球市形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而且,球场暴力的泛滥更让球迷望而却步。一名16岁的不莱梅球迷被汉堡足球流氓活活打死;赫塔足球流氓毁坏了一家土耳其商场,并且放火点燃了一列火车,以至于被取消了主场资格。更让人不能忘记的是,那个年代正是邪恶的左派恐怖组织红军旅肆虐的时候;球迷们无心关心足球,茶余饭后人们谈论更多的是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的核竞赛。
--
FROM 218.5.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