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有两大派别。
索隐派有200多年历史,以蔡元培为代表,
说要透过字面探索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主要观点书是大明遗民写的,要“反清复明”。
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则说,
红楼梦没啥玄妙的,就是讲的作者亲身经历,
考证出是康熙年间任江宁织造的曹家人所写。
两派争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
历史上,光是粒子还是波也是争论很久,
后来发现光既是粒子也是波。
红学两派的争论,会不会也类似波粒二象性?
就是两派实际上都有道理。
传统观点,四大名著里只有红楼梦是个人作品,
其他三部都是长期流传,后来有人集大成。
典型如西游记,宋末元初丘处机就写过西游记,
说书的、杂剧很多,演变很多年,后来吴承恩成书
也许,红楼梦也是这样成书的。
先是明末清初由大明遗民写了一部书,怀念旧时代,骂大清,
但过于反动,不能公开,只能私下小范围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不断删改
到了乾隆年间,
出现了类似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这样的集大成者
对书稿进行了大力度整理完善,尤其是去除了明显的反动内容(反清复明)
成为最终的《红楼梦》
后四十回可能实在太反动,没法改
干脆就舍弃了
但由于底本的情况
即使改了很多,
认真推敲,反清复明的元素还是能辨识出来
可能这也是红楼梦在清朝长期被列为禁书的原因
改书的人很多,可能有曹家人,也可能有别人
比如康熙晚年九龙夺嫡失败的几位王爷的家人
真相如何?
也许要靠考古发掘,或者民间藏书
找到更多版本的红楼梦
尤其是早期版本
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答案。
--
FROM 125.3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