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重大科学改革
因为老侯的小猴长大了,吼吼吼吼吼
【 在 dragonphd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是,你年轻的时候给老侯,你老的时候给小侯
--
FROM 123.127.238.*
以前有个报告,说什么人才 在35岁之前会出成绩,现在这个报告人自己都说搞错了。但是影响之广,已经无法收回了。 流毒深远!
翻开数学和物理书,很大多数定理都是40岁上下的人搞的,只是少数颠覆旧理论的时候,30左右的做贡献,比如牛顿和爱因斯坦,但是这种机会一百年都没几次。
--
修改:victd FROM 183.6.122.*
FROM 183.6.122.*
2011年,美国西北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家本杰明·琼斯和布鲁斯·温伯格,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抽样统计了1901~2008年间的525位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调查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初期,科学家取得获奖成果时的平均年龄是37岁,但进入2000年之后,这一平均年龄增长到了47岁。
在此之后,中国学者做了更为详细的研究。他们统计了1901~2011年间获得诺奖的 500 名重要科学家的数据,分析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的变化。结果发现30~50岁年龄的获奖者超过了50%。
在过去的 120年中,诺奖平均成果年龄一直在上升,截至2010年是44~ 47岁之间,同时,变化趋势也因学科而异。化学奖获得者平均成果年龄从最初的 34.73岁上升到45.31岁,物理学奖从35.15岁上升至44.54岁,生理学或医学奖从38.47岁上升至46.32岁。
--
FROM 183.6.122.*
一个部长,还是科技部部长,都玩噱头,不实事求是,他怎么上的?一看眼神就不好,加上姓氏,不知道肚子里闷的什么坏主意
【 在 longmarchno1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36.112.199.*
学阀们不关心啥诺贝尔。只关心自己的儿子现在还年轻。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2011年,美国西北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家本杰明·琼斯和布鲁斯·温伯格,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抽样统计了1901~2008年间的525位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调查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初期,科学家取得获奖成果时的平均年龄是37岁,但进入2000年之后,这一平均年龄增长到了47岁。
: 在此之后,中国学者做了更为详细的研究。他们统计了1901~2011年间获得诺奖的 500 名重要科学家的数据,分析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的变化。结果发现30~50岁年龄的获奖者超过了50%。
: 在过去的 120年中,诺奖平均成果年龄一直在上升,截至2010年是44~ 47岁之间,同时,变化趋势也因学科而异。化学奖获得者平均成果年龄从最初的 34.73岁上升到45.31岁,物理学奖从35.15岁上升至44.54岁,生理学或医学奖从38.47岁上升至46.32岁。
--
FROM 210.29.134.*
看看逗比,看看阴人。这不是偶然了。
【 在 hfdx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部长,还是科技部部长,都玩噱头,不实事求是,他怎么上的?一看眼神就不好,加上姓氏,不知道肚子里闷的什么坏主意
--
FROM 210.29.134.*
分配老同志,不等于分配给你
倾斜年轻人,不等于倾斜给你
比如,有些同志成绩差,需要优先支持,不然就没希望了
有些同志家庭负担重,需要照顾
有些同志不会搞科研,需要锻炼
【 在 lol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年轻的时候,经费都分配给老同志了。
: 等我熬成了老同志,经费又tm向年轻人倾斜了。”
:
: ...................
--
FROM 36.48.125.*
【 在 czcdd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有些人很有意思,这句话不论是怎么说,比如说给35以下或者说给35以上,他们都会喷,而且是同一批人在喷
肯定的是阴部长出发点是好的,对真突破的渴望,对现状的不满,
但是我们不乐观的是可操作性,只要是学阀定 评价指标,肯定又是他们的人上位。
还记得华科大 选拔博士自科基金的时候,学生在知乎爆料,只通知了领导的学生交申报书吗?
--
FROM 183.6.122.*
鼓励而已
【 在 longmarchno1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FROM 118.251.91.*
他是外行,只能听内行的
【 在 hfdx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部长,还是科技部部长,都玩噱头,不实事求是,他怎么上的?一看眼神就不好,加上姓氏,不知道肚子里闷的什么坏主意
--
FROM 39.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