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重大科学改革
以前有个报告,说什么人才 在35岁之前会出成绩,现在这个报告人自己都说搞错了。但是影响之广,已经无法收回了。 流毒深远!
翻开数学和物理书,很大多数定理都是40岁上下的人搞的,只是少数颠覆旧理论的时候,30左右的做贡献,比如牛顿和爱因斯坦,但是这种机会一百年都没几次。
--
修改:victd FROM 183.6.122.*
FROM 183.6.122.*
2011年,美国西北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家本杰明·琼斯和布鲁斯·温伯格,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抽样统计了1901~2008年间的525位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调查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初期,科学家取得获奖成果时的平均年龄是37岁,但进入2000年之后,这一平均年龄增长到了47岁。
在此之后,中国学者做了更为详细的研究。他们统计了1901~2011年间获得诺奖的 500 名重要科学家的数据,分析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的变化。结果发现30~50岁年龄的获奖者超过了50%。
在过去的 120年中,诺奖平均成果年龄一直在上升,截至2010年是44~ 47岁之间,同时,变化趋势也因学科而异。化学奖获得者平均成果年龄从最初的 34.73岁上升到45.31岁,物理学奖从35.15岁上升至44.54岁,生理学或医学奖从38.47岁上升至46.32岁。
--
FROM 183.6.122.*
【 在 czcdd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有些人很有意思,这句话不论是怎么说,比如说给35以下或者说给35以上,他们都会喷,而且是同一批人在喷
肯定的是阴部长出发点是好的,对真突破的渴望,对现状的不满,
但是我们不乐观的是可操作性,只要是学阀定 评价指标,肯定又是他们的人上位。
还记得华科大 选拔博士自科基金的时候,学生在知乎爆料,只通知了领导的学生交申报书吗?
--
FROM 183.6.122.*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是外行,只能听内行的
:
他在研究所做过,在型政干过,在高校没干过。
当然,现在也找不到三个地方都干过的人。
--
修改:victd FROM 183.6.122.*
FROM 183.6.122.*
【 在 LunarS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切中要害了.
: 那些戴帽子的,就一定配得上帽子吗?
: 不要吃独食. 不要让少数人吃独食.
: ...................
其实就是基金委项目要保证多样性,普及性,自由探索。 就能解决唯帽子问题。
但是基金委不愿意啊。
--
FROM 183.6.122.*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个逗比还可能是逗比。两个逗比就不是逗比了。
:
逗主任不可能去科技部,因为他是anhui圈的人,那时候科技部长和PM都是ah人。
去年他这么跳,其实是盯上了部长位置,没得逞,今年消停一些了。
--
FROM 183.6.122.*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看,y和d没啥区别,都是学阀代言人,由此也可以看出上面对学阀的态度。所以谁也无所谓了。都一样。上面需要的是学阀。
:
科技战了,上面始终要急的。
--
FROM 183.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