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科研圈有问题的是人,不是制度
制度狗屁,
很多领域根本没有政府的影子, 中国人一样那样,自己垃圾就不要怪别人,
【 在 gui0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你不遵循这个制度,在圈子里是混不下去的
: 恰恰只制度问题,如果国内把政府机构设置的各种奖去掉,各种帽子去掉,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 或者不要把得奖、有帽子跟项目申请,跟其他评奖,跟资源申请有任何挂钩
: ...................
--
FROM 120.244.238.*
有的单位可不是,科研部门有些不要脸的管理岗就是占山头,自己p本事没有,天天指挥别人干活,不管啥成果都是自己排名第一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管理岗早就低了,现在的管理岗是双肩挑,都是帽子兼职的
:
--
FROM 223.104.41.*
组织和分配制度,再有一个保障顺利执行的监督制度
不得不赞叹华为,相比之下,大国企组织能到位,但是奖金给不到位,参与者动力不足
【 在 dcc1031 的大作中提到: 】
: 美国主要还是经费来源多样化,而且美国没有教育部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然后再按照三六九等去分配经费。
: 哈佛的EE不大行,奥本大学一样有牛人,虽然美国大学也有寡头,但寡得还没那么厉害。
: 再就是美国整体的大学老师收入也就是平均水平一般般,学校拿的钱肯定饿不死,但不至于大富大贵。咱们这边的帽子收入其实都超过了美国大学的平均水平。
: ...................
--
FROM 218.249.201.*
国内玩的是政治,关系
--
FROM 124.64.22.*
【 在 wilth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
: 但是他们难道不需要写指南?写指南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夹带私活?写指南这些人是怎么找出来的?
感觉指南都是行内人写的吧,而且指南的撰写过程估计也比较透明,你写一些云里雾里的,估计下次就不让你写了。
像那些美国国家重大需求的指南,例如国防方面的,就是管这个事的参谋一个人说了算。
我大概10年前的时候,看过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关于陆军单兵地面卫星终端的技术研发招标,类似于咱们这边的型号研制项目吧,经费额度是3600万美元,对申请书的要求是14页A4纸。后来我还查到了,最后是Inmarsat中标。
原因我觉得是这样的,对项目本身的评判并不需要很大的一个专家组,而是需要高度的专业化,这样才能降低流程所需的冗余。咱们这边默认是1万块钱1张纸的申请书,你算算这种千万体量的项目申请书要写多少张纸。
我们这边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把技术给外行人讲清楚上面,而不是让内行人更好的工作,整个系统的沟通成本和效能非常低下。正是因为这种低下,才催生了各种裙带关系,因为裙带关系会降低沟通和管理成本,听上去很诡异,但分析上却又非常合理。
--
FROM 223.72.68.*
和制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然他们自由的搞业余足球,他们一样那个鸟样,
【 在 smartpup2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家伙把握这权利和资源,其实把握着资源也没有关系,能做到客观公正也可以,但这帮人都利用权利和资源去为自己、自己团队、自己学校谋私利,同时和其他老家伙做着交易,来交换资源。
: 所以这是单纯制度问题吗?比如制度上即使让这帮老家伙掌握资源,如果他们能做到客观公正,也不会出啥问题,所以是不是人出问题了?总而言之,肯定是制度和文化都出问题了,不能归于单一的原因。
--
FROM 120.244.238.*
更大的问题是为了评院士,把一个单位一个集体所有的成果都往一个人身上硬堆,写申报材料就在造词拔高,院士是一个集体影子……而且还得集体出面运作,利益交换……才可能评上……
【 在 zukerG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美国待过多年,又回国多年。越发觉得不是制度问题,是人的问题。你对院士、权威的态度决定了这个圈子的生态。
: 美国科研圈是:你算个XX,我做我自己的,我要是把一分钟浪费在跟你玩虚的算我输。
: 中国科研圈多数是:科研就是一碗饭。为了这碗饭,你让我吃屎我也给你表演几口。
: ...................
--
FROM 117.136.38.*
本质还是制度问题啊
【 在 zukerG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美国待过多年,又回国多年。越发觉得不是制度问题,是人的问题。你对院士、权威的态度决定了这个圈子的生态。
: 美国科研圈是:你算个XX,我做我自己的,我要是把一分钟浪费在跟你玩虚的算我输。
: 中国科研圈多数是:科研就是一碗饭。为了这碗饭,你让我吃屎我也给你表演几口。
: ...................
--
FROM 114.242.250.*
【 在 windferry 的大作中提到: 】
: 任总说过,对待企业不能有意识形态的偏见。要学习其他人的优点长处。
: ...................
任总既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但任总懂战略。
任总是咱们国家企业家里面的异类,他几乎完全规避了在中华文化圈内所有企业家会犯的毛病,建立了一个商业帝国,为我们国家的高端科技企业树立了一个成功而且完全可模仿的范式。
其实如果任总能当科技部部长,就挺好的。。
--
FROM 223.72.68.*
问题就在这里,我们也有时跟踪国外的这些项目,比如darpa,nasa这样的大型机构,感觉他写的也很细了,比如有个项目,也是写分多少阶段,多少钱,每个阶段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准备找几家来做。感觉和国内差不多。所以我很好奇,他写这些如果不事先勾兑过,这些东西能不能做出来他心里怎么有数?如果勾兑过和国内又有什么区别?
【 在 dcc1031 的大作中提到: 】
:
: 感觉指南都是行内人写的吧,而且指南的撰写过程估计也比较透明,你写一些云里雾里的,估计下次就不让你写了。
: 像那些美国国家重大需求的指南,例如国防方面的,就是管这个事的参谋一个人说了算。
: ...................
--
FROM 223.1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