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为什么国内语文有那么多套路
明喻、暗喻、拟人、排比、倒叙、插叙 、反转、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等诸如此类。是不是看起来都很眼熟。
然而,以上不是在列举语文教学的套路,而是我翻译了英语作品中一些常见的 rhetorical devices 和 literacy devices 术语:simile,metaphor,personification,parallelism,flashback, interjection,plot twist, symbolism,analogy,这些。
事实是,大家都是人,套路哪都有。语文有的套路,英语都有,而且还有很多中文没有的,比如押头韵之类。
至于分析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这个词起到了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写那句话,两边都考得一样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很少听到国外家长抱怨英语里全是套路呢?
一是因为,这些在国外都属于高端知识,低年级孩子学不到,想学至少要等到小学中高年级,甚至高中。而换做国内,只要书上写了这个句子,对应的修辞方法就要掌握。于是,一个美国或者加拿大孩子可能四五年级才知道有personification 这种东西;而国内小朋友最晚在二年级学到咏柳,就得熟练判断比喻和拟人手法的区别,不然考试会很难看。
二是,太高级的手法,在国外是普通孩子不配学。英语国家对学生普遍的写作要求是academic writing,就是一个主旨句+解说+几个例子 堆起来的总分总模版。能成功套进这个模板的学生,就是优秀教育成果。这个模板的逻辑水平,怎么说呢,放到国内中考作文去用,也许能保个基础分?就这。而写个记叙文,写个抒情散文,编个小小说,哎哟不得了,这叫creative writing,创作,有志于学这个的学生才会上专门的课,学到上述五花八门的技巧。
三是,国外教育掺水严重。五段论模版可以写一本书。五感描写法又能出一本书。记叙文六要素也能单独出一本书。国内一堂语文课讲十个手法,放国外可以讲两年还讲不完。工作量被摊到约等于零,当然就感觉不到难度了。
于是,说回来,为什么国内语文有这么多套路,是因为无论国内国外,语文本来就有这么多套路。只不过作为一个普通学生,在国外他不配学,在国内他必须学。
而这些写作技巧和手法,本来是很正常的工具。但是量一大,就跟数学公式的情况很像:头部学生看懂了来龙去脉,用起来得心应手;中段和后段学生学得云里雾里,只好生搬硬套。量大,难,老师经常讲不好,还非得考,于是,国内语文的套路体感就非常强烈。
这里核心问题是,教育系统的出发点差异,这个教育系统在把学生当成什么人来教。国外按50%以后的水准要求全体学生,先默认学生都是傻子,不配学这么多;国内按前50%甚至更前的水平要求全体学生,恨不得按文豪水准培养所有人。
很难评价到底哪边更对或者更错。现实是两边学生都要付补课费,只不过,两边付补课费的群体,成绩百分位正好相反。
--
发自xsmth (iOS版)
--
※ 修改:·tokilltime 于 Sep 23 00:35:42 2025 修改本文·[FROM: 142.179.74.*]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142.179.74.*]
修改:tokilltime FROM 142.179.74.*
FROM 142.17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