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给个建议--选择有深度的小说文章
你的言语里贬义和褒义词语色彩太明显,比如说前面你有个帖子就用了“上不了台面”
【 在 preposi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你的个人选择,你可以为你的选择辩护。
: 但是没有必要因此而有太多对立情绪,这跟我个人也没多大关系,难道你能改变文学作品的好坏高低的评价标准? 我只不过是说了几句经验之谈,你太敏感了。
:
--
FROM 114.249.199.*
我是实话实说,这没有问题吧。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言语里贬义和褒义词语色彩太明显,比如说前面你有个帖子就用了“上不了台面”
: :
--
FROM 113.46.169.*
问题是你觉得上得了台面的文学作品对我们毫无意义啊,那是你们一小群人圈子里的事情,我们读小说就是为了消遣
就好像,我买了一杯街边的奶茶解渴,你跑过来说:“我建议喝武夷山母树采的大红袍,那才是茶艺的上品,你这个路边的奶茶上不了台面”;
或者说我跟朋友撸串喝点二锅头,你跑过来说:“我建议你们喝82年拉菲,那才是好酒,你这个酒上不了台面”
我承认在各自的领域里,武夷大红袍和拉菲确实更有档次,可是我喝茶只为解渴,喝酒只为调节气氛。别的不说,你跑过来说这些是不是有点多管闲事?
【 在 preposi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实话实说,这没有问题吧。
--
FROM 114.249.199.*
你的思维有点不妥:
我说“xxx上不了台面”,你非要反过来自己补足“你们小圈子里的事”,还拿“大红袍”,“82年拉菲”对比,你说至于吗? 你这是自己树了个靶子。
阅读一些有营养,好的小说,文学作品,在你看来,有那么贵,高不可攀吗? 你这是类比不当。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是你觉得上得了台面的文学作品对我们毫无意义啊,那是你们一小群人圈子里的事情,我们读小说就是为了消遣
: 就好像,我买了一杯街边的奶茶解渴,你跑过来说:“我建议喝武夷山母树采的大红袍,那才是茶艺的上品,你这个路边的奶茶上不了台面”;
: 或者说我跟朋友撸串喝点二锅头,你跑过来说:“我建议你们喝82年拉菲,那才是好酒,你这个酒上不了台面”
: ...................
--
FROM 113.46.169.*
“有深度的小说”在文学这个圈子以外的作用正在不断减少,对于不搞文学的人群来说,说用处不大也不为过
1、首先,记得知乎上有个帖子问,“为什么现在有深度,能反映社会问题,引发大家思考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少”,有个回答说,文学作品用来反映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的这个属性被专业的细分的学科取代了,有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这些学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要比文学作品专业得多
2、其次,作为思考人生,引以为鉴的作用,文学作品不如史书
3、再次,作为描绘宏大的社会画卷的作用,文学作品不如电影,比如,对大多数人而言,读红高粱、傲慢与偏见获得的信息量是不如看同名电影的,虽然有人觉得文字的留白可以促使人想象,但这种脑补的作用似乎对人要求很高,且作用不大。
4、还有,文学作品难免有特定的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相关信息也是没有价值的,比如茄鲞是怎么做的,比如陕北农村的某些陋习
5、有些感悟未必需要读文学作品,红楼梦说整个贾府只有门口两石狮子是干净的,我看了刘强东和阿里蒋凡的新闻,也能感悟出:互联网公司只有门口两个保安是干净的
6、要说待人接物,有效沟通,也有专业的书籍和培训,不需要文学作品
综上,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唯一独有的优点就是文笔了,这跟诗词歌赋一样,我们不否认这一价值,但是圈外人没必要多读
【 在 preposi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几天我看了大概10%的小说白鹿原,这叙述的文笔,小说的框架设计以及字里行间蕴含的阅历,都远不是现在这些网小能比的。
: 这阅读意趣是有意要去培养的,同样是阅读时间,浪费在一些无聊的网小上,真是不值得。
: 其实3-5年时间,就能明显有区别,谈吐方面,跟人交流方面。毕竟网小也罢,武侠小说也好,还有明星八卦什么的,都上不了台面。
--
FROM 114.249.199.*
你理解错了,我举这些例子,不是说高不可攀,是说他们的某些属性不是我想要的,没这需求
相信你在生活中肯定遇上过一些人,他们品不出茅台有多好喝,极品大红袍有什么特别,不觉得交响乐有多好听,没觉得红楼梦有多好看;同时,他们也喝酒,也喝茶,也听流行音乐,也看网小。你确定有必要去影响他们,让他们去欣赏前者?
【 在 preposi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思维有点不妥:
: 我说“xxx上不了台面”,你非要反过来自己补足“你们小圈子里的事”,还拿“大红袍”,“82年拉菲”对比,你说至于吗? 你这是自己树了个靶子。
: 阅读一些有营养,好的小说,文学作品,在你看来,有那么贵,高不可攀吗? 你这是类比不当。
: ...................
--
修改:NightElf FROM 114.249.199.*
FROM 114.249.199.*
要谈公认
战争与和平这种的确是公认的名著
白鹿原算得上什么公认?
只算某个小范围认为的高低好坏
sm社区的理工科生恐怕公认凡尔纳,阿西莫夫等科幻小说远高于白鹿原这种
【 在 preposi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属于混沌型的价值观? 分好坏高低,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就是逐步进步过程,这没必要混沌化,否则这跟当年红卫兵的“交白卷”有什么区别? 年岁见长,自然要更能知道好坏高低了。
: 这文学作品有好坏高低之分,这可是公认的,可不是我要强加就能做到的。
:
--
修改:zyd FROM 222.212.201.*
FROM 222.212.201.*
我以前也喜欢教育别人做有意义的事,做教师行业的人尤其有这个特点。
多少年以后对人和人性多理解一点,就知道不是什么事都需要有意义,有营养。多一点谦卑和虚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承认自己对所谓的意义和营养的理解有限,也尊重别人对这些事的不同理解。
--
FROM 111.196.141.*
你说的这些“学科”也没排除在外。请问,你为什么要跟“文学这个圈子”对立起来,这怎么成了“圈子外”?
你说的这些,我目前也在逐步整理,这跟看有深度的小说并不对立。过去几个月,我整理了大概近10T的纪录片资料,内容涉及各个学科,这确实比单纯看文学作品要有意义,对重新构建,调整知识结构很有益处,哪怕不是专业去学习,也有助于阅读,理解和逻辑等素质的提高。
话说这阅读,理解,逻辑,思考深度,思辨等素质,并不是随年纪就自己能增长的,而是要有意识培养,有具体的方法手段去提高的。这也不是必须要是“圈子里”的人才能做到,是不是。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深度的小说”在文学这个圈子以外的作用正在不断减少,对于不搞文学的人群来说,说用处不大也不为过
: 1、首先,记得知乎上有个帖子问,“为什么现在有深度,能反映社会问题,引发大家思考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少”,有个回答说,文学作品用来反映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的这个属性被专业的细分的学科取代了,有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这些学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要比文学作品专业得多
: 2、其次,作为思考人生,引以为鉴的作用,文学作品不如史书
: ...................
--
FROM 113.46.169.*
我是看着十大帖子:“各位以往看什么小说时有一种荡气回肠,恨不得一口气看完的感觉?”,点进来的。
这要达到“一种荡气回肠,恨不得一口气看完的感觉”,我觉得既然有这份阅读的心思,就建议选择有深度的小说去看,这有问题吗?
【 在 NightElf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理解错了,我举这些例子,不是说高不可攀,是说他们的某些属性不是我想要的,没这需求
: 相信你在生活中肯定遇上过一些人,他们品不出茅台有多好喝,极品大红袍有什么特别,不觉得交响乐有多好听,没觉得红楼梦有多好看;同时,他们也喝酒,也喝茶,也听流行音乐,也看网小。你确定有必要去影响他们,让他们去欣赏前者?
:
--
FROM 113.4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