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上海地铁屏蔽门夹死一个 (转载)
只好把屏蔽门和地铁间的距离加宽到一人,夹住的人撞不到障碍,可是车站空间又不允许
【 在 Qlal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安门怕掉下去
: 安了门怕挤死
: 加防夹又怕关不上
: 难难难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R」
--
FROM 116.230.89.*
给你点赞
不管谁懂谁不懂,支持你的逻辑。
设计的锅,站台小哥好倒霉。
【 在 pingguo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才是不懂.
--
FROM 183.192.20.*
当然错了。 第一步是按“紧急停车按钮”才对
【 在 pingguo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的操作没有错,开屏蔽门救人是对的.
: 错在'自动驾驶'系统,所谓'自动驾驶'系统没有安全设计,停留在200年前的水平.
--
FROM 114.250.176.*
人被屏蔽门夹着,还得先跑到几十米外去按紧急停车按钮再救人?是怕时间短夹不死人?
这是系统设计的锅,不是人员操作问题。
【 在 glgg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错了。 第一步是按“紧急停车按钮”才对
:
--
FROM 1.89.84.*
看照片好像不止一个地铁工作人员吧, 至少其中一个人应该同时去按紧急停车按钮。
这种事的处理原则是“一停二呼三报告”,
一停车按钮,二呼叫车长别开车,三报告调度室那里还会再次按停车按钮
【 在 pingguo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被屏蔽门夹着,还得先跑到几十米外去按紧急停车按钮再救人?是怕时间短夹不死人?
: 这是系统设计的锅,不是人员操作问题。
--
FROM 114.250.176.*
自动驾驶系统哪来的车长?
自动驾驶系统应该在故障时自动进入停车锁定状态,而不是等待“一停二呼三报告”.
自动驾驶系统的蠢猪设计者是最大的责任人.
【 在 glgg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照片好像不止一个地铁工作人员吧, 至少其中一个人应该同时去按紧急停车按钮。
: 这种事的处理原则是“一停二呼三报告”,
: 一停车按钮,二呼叫车长别开车,三报告调度室那里还会再次按停车按钮
: ...................
--
FROM 124.200.108.*
老阿姨只是被夹着,车没开就没事,根本不会受伤更不会死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拍下紧急停车按钮。
屏蔽门也好,地铁车门也好,据说是可以连续三次被夹住后弹开,在中国的国情下,无法设计成永远被夹住后会弹开的,这样很可能总有人要上车,车就总开不了,严重影响通行效率。
现在看来,除了在解除屏蔽门的开关逻辑设计和锁具保险上要重新考虑外,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人流地铁线路上,就不应该采用无人驾驶的方案。
【 在 pingguo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被屏蔽门夹着,还得先跑到几十米外去按紧急停车按钮再救人?是怕时间短夹不死人?
: 这是系统设计的锅,不是人员操作问题。
--
FROM 76.80.44.*
你没看新闻,自动驾驶的地铁,没有司机。
【 在 dapie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地铁里边的监控,只有一个屏蔽门外侧的,司机是能看到的,应该在车门和屏蔽门中间再加一个监控,车门和屏蔽门中间没有人才确认安全才能开车。
: 但实际执行上根本就不是这样,比如北京四号线,司机整天猴急,我好几次差点被夹到,投诉无用。
--
FROM 223.104.39.*
夹死人又不是没有,你这判断就不对。
自动驾驶很有前途,但上海地铁这个不是自动驾驶。没有自主锁定故障停车功能,算不得自动驾驶。上海这个就是个不摁着就开跑的傻瓜列车。
【 在 wildwolf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阿姨只是被夹着,车没开就没事,根本不会受伤更不会死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拍下紧急停车按钮。
: 屏蔽门也好,地铁车门也好,据说是可以连续三次被夹住后弹开,在中国的国情下,无法设计成永远被夹住后会弹开的,这样很可能总有人要上车,车就总开不了,严重影响通行效率。
: 现在看来,除了在解除屏蔽门的开关逻辑设计和锁具保险上要重新考虑外,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人流地铁线路上,就不应该采用无人驾驶的方案。
: ...................
--
FROM 124.200.108.*
限流,月台人太多了就不让进站。
【 在 Math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loveapgy (丘比特), 信区: NewExpress
: 标 题: 上海地铁屏蔽门夹死一个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an 24 23:20:19 2022), 站内
: ...................
--
FROM 106.1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