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和煤炭
一、酒
第二十九章 契丹省酿制的酒
《游记》这样记载的:
“契丹省大部分居民饮用的酒,是用米加上各种香料和药材酿制成功的。这种饮料,或称为酒,十分醇美芳香。他们简直认为,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更令人心满意足的了。这种酒清香扑鼻,甘醇爽口,温热之后,比其它任何酒类都更容易使人沉醉。”
评论:
1 、《游记》这一章就是一个自然段,简短的一个自然段专门描述了“酒”。言简意赅,这样的安排章节和叙事简练手法显得条理很清楚,我喜欢这种简练又独自成章节的行文设计。
2 、古代描写酒的诗句太多了,对于酒,大家并不陌生。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下面两句:
(1)、高大上酒: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2)、小清新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这句颇有“一壶浊酒喜相逢”的味道。
3 、“契丹省”指的应当是契丹族活跃于中国东北地区。辽阳行省辖地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据此可以判断契丹省应为辽阳行省。
二 、煤炭
第三十章 契丹掘出的黑色石块可用作燃料
《游记》这样记载的:“整个契丹省到处都发现有一种黑色石块,它挖自矿山,在地下呈脉状延伸。一经点燃,效力和木炭一样,而它的火焰却比木炭更大更旺。甚至,可以从夜晚燃烧到天明仍不会熄灭。这种石块,除非先将小块点燃,否则平时并不着火。若一旦着火,就会发出巨大的能量。①
诚然,这个国家不缺乏木材,但是如此众多的人口,炉灶也多,而且燃烧不止,加上人们又勤于沐浴,这样必然造成木材数量供不应求。每个人一星期至少洗三次热水澡。每逢冬季,只要是力所能及,甚至一日一浴。凡身有职位或家庭富裕的人,家中都备有一个火炉,以供自己取暖之用。象这样大量的燃料消耗,木材资源势难满足供应;然而这些黑色石块,却取之不尽,并且价格又十分低廉。”
①在中国文献中,第一次提到煤炭的是刘安,他死于纪元前一二二年。他称它为冰炭。----原译者著
评论:
这一章同样很简短,总共两个自然段,两个自然段构成这一章。《马可·波罗游记》是由“鲁思梯谦”笔录的,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是意大利作家,到底是作家,写文章很有章法,归类合理,条理清楚,很有层次感,不象利玛窦 金尼阁 合著的《利玛窦中国札记》那般拖沓的叙述,颇为凌乱繁杂,条理不是很清楚,《札记》和《游记》对比着读,觉得《游记》的章节规划以及内容归类都清楚有条理极了,这样容易让读者产生清爽的感觉,同时也增添阅读的兴趣。相比较而言,《札记》就显得比较拖沓冗长了,每一章的内容都互相重复,前后啰嗦,条理不是很清楚,在结构安排上给人不明快的感觉。
刘安提到的冰炭大概就是下面这句:
“江河所以能长百谷者,能下之也。夫惟能下之,是以能上之。天下莫相憎于 胶漆,而莫相爱于冰炭。胶漆相贼,冰炭相息也。”---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淮南王刘安简介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5630/5133796.htm?fromtitle=%E6%B7%AE%E5%8D%97%E7%8E%8B%E5%88%98%E5%AE%89&fromid=1258966&type=syn
淮南王刘安一般指刘安(西汉淮南王)
刘 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1]
刘安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该书包罗万象,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价值。[1]
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艾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1]
刘安是我国豆腐和豆浆的创始人。1990年9月15日,淮南市举办首届“中国豆腐文化节”,隆重纪念中国豆腐创始人——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诞辰和他发明豆腐2100年。[1]
[1] . 古代安徽名人--刘安 .新华网 .2007-03-16 [引用日期2014-11-14] .
http://www.ah.xinhuanet.com/tupian/2007-03/16/content_9529427.htm
--
修改:igrogous FROM 106.120.124.*
FROM 106.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