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外地人,你是否还能记得第一次进京的情景,激动,喜悦,还是心潮澎湃?应该
是皆有的一种兴奋的状态。
我曾经听亲戚讲过她在北京火车站看到过有人从火车上一下来就激动的大喊:北京,我来
了!
呵呵 北京作为首都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城市,它更是祖国的一种象征,人常说:不到长城
非好汉,在这里似乎也可以说,不到北京非国人,国人对北京的向往和神往难以言表,不
是一两句话能阐述清楚的,北京,祖国的心脏,人们眼中的帝都,皇家的气派,神圣的宫
殿,确实,到北京,上北京,进京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16世纪的传教士利玛窦也不例
外,他一直想去北京,想看看北京城,想见一见皇上,经过了多少艰难困苦,他终于要向
北京进发了,那么接下来的这一章,我们就来看看利玛窦是如何从南京进入北京的。
第四卷
第二章 从南京到北京
尚书大人不食言 带着神父上北京
尚书陆路来北上 神父家属走水路
陆路行程比较快 不会耽误帝生日
南京六部的代表 尚书北上祝生日(尚书王忠铭本人必须由陆路北上,必须在皇帝诞辰时到
达北京,作为南京六部的代表向皇帝祝贺。)
差役水路运行李 家属神父乘船行
这船被称马快船 貌似希腊古战船(trireme)
速度奇快船身大 神父拥有包间舱
带给皇帝的礼品 其中有个大木板
木板上面刻地图 附有中文说明书
世界地图尚书看 惊讶世界的广阔
许多国家的名称 还有习俗一览尽
仔细反复来观看 力求记住这世界。
南京总督赵可怀 尚书大人的朋友
镇江知府王玉沙 送给总督一地图
本是神父肇庆作 总督非常喜欢它
苏州镌石刻序文 摹本送给王尚书
尚书见到这地图 心中惊讶生疑惑
两幅地图很相似 叫来神父问一问(当尚书看到总督送给他的地图与利玛窦送给他的地图极
为相似时,便把利玛窦叫来问缘由。)
“中国也有这地图,南京总督送的图,
和你的地图很一样”尚书这样问神父。(神父指利玛窦)
神父上前看地图 一眼认出那幅图
自己手绘那副图 肇庆刊印这地图
曾把复本送朋友 辗转到了尚书手
尚书听完很高兴 对着礼品更满意
总督听了也高兴 总督卓越的管理(总督指应天巡抚赵可怀)
赢得声望和赞扬 一年之后官职升
调任北京作侍郎 成为尚书的副手
这时湖广出事了 湖广人民来举事(指反矿税监斗争)
反对太监的暴政 侍郎被派去平叛(侍郎指赵可怀)
他以安抚的方式 自信和平已恢复
据说就是在该省 他被皇亲所杀害。
尚书写信给总督 表达感谢他赠礼
地图作者在家中 将和尚书去北京
总督立派卫队长 去接神父到他家(他家指总督家)
一顶燰轿和轿夫 想接神父到他家(燰wēi ◎ 古同“煨”。)
其他差役则用马 总督行李都运来
总督到达南京时 神父已上快马船
尚书劝说见总督 神父因此下了船(神父指利玛窦)
郭居静神父先动身 利玛窦神父留下来
坐上轿子见总督 随身携带两仆人
卫队长来护行走(来送请帖的那位卫队长陪利玛窦一同上路,去见总督。)
神父向总督来致意 按照中国的礼仪
几件欧洲的新奇物 送给总督作礼物
总督高兴地接受它 谈兴无休又无止
数学问题和欧洲 总督极大感兴趣
几乎强行留客人 神父留下呆十天
带给皇帝的礼品 基督耶稣十字像
装在透明玻璃框 神父展示给总督
一看肃然就起敬 两手打开玻璃门
神父忙对总督说 天地之主的肖像
总督立刻回答说 你无须来告诉我
这像本身就说明 这决不是凡人像
这间屋子不适合 供奉天地之主像
屋的顶层有间房 装饰考究可见天
类似小小礼拜堂 按照哲学的规矩
他们在这里祀天 堂前恰有三座门
北面东面和西面 四周栏杆的回廊
外面庭院载花木 引人入胜好风景
仆人香堂建祭坛 祭坛上有明烛香
十字架像放中间 穿上正式的礼服
总督祭坛来参拜 毕恭毕敬走上前
四次通常的礼拜 然后登上了祭坛
仔细凝视十字架 总从一侧走上去
从不直接走正面 长久瞻仰耶稣像
仿佛再也不离开 全家仆人都祭拜
崇敬仪式天天有 一个仆人奉主命
保持炉香不能断 总督邀请城要人(城里的要人)
观看耶稣的圣像 其中有一个要人
他是南京提学使 后来成为神父友
被任福建省巡抚。
在这礼拜堂之中 神父诵经又祈祷(神父指利玛窦)
感谢上帝的旨意 异教徒也敬上帝(是指总督等人对圣像的礼敬)
神父启程上北京 总督慷慨赠路费
一大笔钱来接济 神父心中很欢喜
利玛窦神父离开后 总督被轿到江边
总督带着一随从 江边上了快马船
随从被派陪神父 追上神父的同伴
总督后来在北京 经常夸耀基督像
曾在他家供几天。
海洋之子扬子江 向北流到南京城
离城四十英里地 转向南方流入海
南京水路达北京 中国皇帝修运河
私商不许进运河 防止船只阻航运
确保货物不糟蹋(以便运往皇城的货物不致糟蹋)
可是船的数量多 经常拥挤遭损失
尤其运河水浅时 为了防止这情况
设置木闸来节流 木闸还可作桥梁
闸后河水升最高 放开木闸生流力
两闸之间的航行 是对水手的考验
旅途冗长又乏味 运河缺少大风力
行船更加添负担 于是岸上绳拉船
闸门出口和入口 波涛汹涌风浪大
以致船只被倾翻 全部水手被淹死
政府要人和官员 他们的船逆流上
运用岸上木装置 拉着逆流把船行
牵拉费用政府出 维持运河费用大
每年达到一百万 欧洲人觉很奇怪
通过地图可判断 一条海路可达京
距离既近花费少 中国人心真奇妙
害怕海洋和海盗 根深蒂固这意识
放弃海路走水路 认为海路更危险。
从南京到北京 沿途经过很多省
沿河两岸有城镇 许多城镇和乡村
星罗棋布的住宅 全程到处住满人
沿途各处都有物 任何供应都不缺
米麦鱼肉和水果 还有蔬菜和米酒
价格统统很便宜 经由运河进皇城
皇宫建筑需材料 木材梁柱和平板
皇宫发生大火灾 三分之二被烧掉
急需木材来重建
神父们一路看到 巨大木排捆梁木
满载木材的船只 数以千计的纤夫
岸边拉着船跋涉 有些船只走得慢
一天只行五六里(五 、六英里)
木排来自四川省 两三年才到北京
有的梁木很值钱 价值可达三千金(价值达三千金币ecus之多)
有些木排长两里(两英里)中国用砖不用石
大船日夜兼程行 沿途大量建筑料
足以建筑一皇宫 还能建成整村镇(岸边的建筑材料不仅足以建筑一座皇宫而且还能建成全
国整个的村镇。)
南方各省来上贡 运送北京必需品
水果鱼米和丝绸 六百种类的物品
每年按时要运到 如果不能按时到
运输人将受重罚。
所谓官员马快船 宫中太监来指挥
通常运行很迅速 八只十只为一队
夏季运河水位高 山雪溶化河水涨
运河才得以通航 夏日炎炎食易腐
运输途中会变质 放在冰里来保存
冰块逐渐要溶化 沿途某些停泊点
设有巨大的冰库 船只随意获冰块
保持货品的新鲜 太监有时想赚钱
官船空舱来出租。
皇帝贡品分船装 一只船里不合适
中国思维是这样 神父不懂我不懂
无数船只来北京 许多船只未载满
皇帝假装看不见 商人乘机搞出租
低价出租空船只 供应商品非常多
北京啥也不生产 但是什么都不缺。
神父仆人一艘船 各自都有私人舱
由于夏季天气热 旅途相继病倒了
感谢天主的保佑 到京之前病痊愈
船行山东境内时 驶入一条人造河
这条河流叫运河 运河靠近天津卫
流经北京的通州。
天津卫总督江应蛟 指挥舰队援助朝(援助朝鲜)
河上布满了战舰 战舰满载了军队
神父所乘马快船 挤在这些船中间
安然通过无阻拦 感谢上帝的保佑。
神父一行上了岸 停靠不在码头上
距离北京的城墙 大约一日的路程
这里有一条运河 由此通入北京城
为了防止船被堵 只准朝廷货船用
其他货品马车载 搬运车夫运城内
神父进入皇城时 正值圣母圣诞前(圣母圣诞节的前夕)
神父认为好兆头 基督信仰跨海洋
经过长期的努力 终于进入了中国
它的使者进皇都。(教团使者利玛窦等神父一行进入皇都)
备注:
一 、反矿税监斗争:
http://www.baike.com/wiki/
%E5%8F%8D%E7%9F%BF%E7%A8%8E%E7%9B%91%E6%96%97%E4%BA%89
反矿税监斗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新现象,反映了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群
众已经成为一支反抗封建统治的力量。
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起,明神宗即派出许多宦官充当矿监、税监,在全国各大城
市以征商开矿为名,大肆掠取民间金银。他们往往以开矿为名,强占土地,毁民房,或巧
立商税名目,横征暴敛。因而城市居民开展了多次的反矿税监的斗争。
1599-1600年,湖广人民反对宦官陈奉的斗争,是各地人民反矿税监斗争的先声。
1601年,苏州机工葛贤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反对税监孙隆的斗争,是全国各地市民反矿税监
斗争的高潮。此外,有山东临清人民反矿税监马堂的斗争、江西景德镇陶工反税监潘相的
斗争、北京西山煤窑窑工反太监王朝的斗争、云南人民反矿税监杨荣的斗争,以及广东、
福建、陕西等地。
明朝后期许多城市爆发的反矿税监的斗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新现象,反映
了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群众已经成为一支反抗封建统治的力量。
二 、赵可怀
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vuSoOi0zk0CpGBy5mbxKYqv2HXzU8q3w6ASli3QLWxNRpkOZsGdkphs4_wAb2Far-
of4eymEq0rXt8fpY4FO8OnGsPizOD2RTMcOUXu7KQa
赵可怀(?-1603年),字宁宇,是中国明朝官员,本籍重庆。他于万历年间上任福建巡
抚,主要从事福建之军政事务,品等约为二品,卸任后续任湖广、陕西巡抚等职。
1、生平
赵可怀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进士。授山东汶上县令,擢为御史,历迁兵部侍
郎,先后任应天、保定、福建、陕西等地巡抚。[1] 为官四十余年。万历三十一年(1603
年)任湖广巡抚期间,因得罪楚王朱华奎,于闰九月辛丑遭楚王宗人府官员殴打致死。[2]
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赐祭葬。[3]
2、与利玛窦的关系
利玛窦在南昌生活了三年,他在南昌编绘的世界地图名曰《山海舆地全图》,原广东南雄
同知王应麟于1593年升任镇江知府后,将此地图送给了时任应天巡抚赵可怀。1598年6月
底,利玛窦随南京礼部尚书王忠铭离开南昌,7月初抵达南京。应天巡抚赵可怀是王忠铭的
好朋友,听说王忠铭回南京,遣人送上礼品,其中有一幅拓印的《山海舆地全图》。王忠
铭看到了这幅图与利玛窦准备进献给皇帝的舆图极为相似。经与利玛窦印证后,便告诉赵
可怀,绘图的人已到南京。赵可怀得到《山海舆地全图》后非常赞赏,曾将其摹刻在苏州
姑苏驿外的大石头上,他还自撰一跋赞美该图,拓印下来赠送友人。知道利玛窦正在南
京,赵可怀便盛情邀请他到自己的驻地句容游览,并讨论了数学问题,还请他制造历算仪
器,但因利玛窦要去北京而未能实现。[4]
[1] .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福建省志》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年
.
[2]. 《明史·神宗本纪》卷二
[3] . [清]王尔鉴、王世沿 撰 嘉庆二十五年《巴县志》卷九·人物志·勋业
[4] . 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 .上海 :上海人民
出版社 ,1999年 .
--
修改:igrogous FROM 106.120.124.*
FROM 106.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