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说的对,每个孩子都有特殊性,不能按照固化的方式教育;
2)这个道理,千百年来很多人都说过了,大家也都知道;
3)虽然标准差很大,但并不意味着均值没有参考价值;
4)每个人基于自己情况做出对自己最合适的选择;僵硬套数量标准的家庭,多半是完全不具备灵活教育能力的家庭;就好像贫困农村孩子,除了死磕高考,他们不知道如何有其他出路,虽然实际上是有的。
5)回到1),大道理是对的,但如果讨论就只是在大道理上,就没有讨论意义,不如说点具体的点;你说育娃要重视特殊性,但是发帖又追求讲一般性普世大道理了,这不太好。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有很多人,似乎都希望在育娃当中去寻找一般性的概率。比如说娃在多少岁的时
: 候应该干嘛,甚至都能定下具体的数量标准。
: 这跟我的实践经验相差甚远。我觉得每个娃都有太强的特殊性,同一对父母下的两个甚
: 至多个娃,他们的表现都会相差甚远。所以用一般性原则去指引教育,我认为是非常失
: 败的。学校是没有办法,学生多,学校只能采取标准化的一般性原则对孩子进行教育。
: 但对于家长来说就完全不同了。大部分家长都是只有两个孩子,甚至一个孩子。这么少
: 的孩子的情况下,你还不能对孩子对症下药,具体分析,还要去采取什么一般性的规律
: 来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我觉得这种做法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
: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郑渊洁。他的儿子和女儿就是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
: 他的儿子郑亚旗,就采取放任的方式,甚至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就退学了。而他的女儿,
: 貌似学习成绩还不错,是一路正规教育上来的。郑渊洁的这种做法我觉得就很好,他没
: 有对孩子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培养成长,都是需要家长本身付诸心血和努力钻研的,并
: 不是说你随便拿一套专家的说辞,照着做就行了。刻舟求剑我认为就只能看运气了,看
: 书上的这套做法到底对不对孩子的脾气。如果碰上了,算你运气好,如果不对症,你家
: 孩子丫就惨了。
--
FROM 115.1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