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小我就认为我们应该接受一致性一贯性的教育
我从小到长大以后
发现一个规律
就是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接受的知识教育竟然是不同的
这让我很匪夷所思
比如说小学不对的东西到了初中他就对了
我很不解
为什么知识理论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我们那时候小学是不教负数的
所以2-5这样的式子就是错的
比如在学无理数之前
sqrt(2)便是无解的
再比如在学复数之前,
X^2+x+1=0就是无解的,
方程的解必须要满足b^2-4ac>0
化学中也有一些类似的问题
这个键那个键的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初中是定义为和氧原子的结合与分离
到了高中好像是用电子的获得与失去来定义的
我就很奇怪
为什么不能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识”
说什么儿童的成长发育有它的阶段特点
真是纯粹扯淡
那儿童跟儿童之间的智力发育各不相同也是真确的呢
这一点怎么就没有人尊重呢?
非要把同一年龄的孩子放在一起学习?
这不是很荒唐吗?
对于社会的认知也是如此
有些人搬出什么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来教育我
然后又说不出来是什么理论
只会指责我不读书不学习
真是让人贻笑大方
你饱学诗书
你有能耐你把理论搬出来啊
你把条条框框列举出来啊
有哪些实验证明了什么什么道理
证明我的观点是错的
有吗?
没有一个人做到这一点
只会空口无凭的乱发一通评论
显得自己多能耐多有智慧似的
我很清楚
我说这些会引起一部分蠢货的不快
他们会因此给我打负分
我3万多的积分,
我怕你那点扣分?
我就喜欢看你那副看不惯我却又拿我毫无办法的嘴脸
儿童教育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它关乎着一个人的一辈子的成长
所以我是非常希望大家能够严肃认真的共同去探讨这个问题
如果有人因此对我心怀恶意
我也同样无所忌惮。
你们想造你们的业障
那是你们的事。
我管不了这许多毫无修养毫无道德底线之徒。
--
FROM 39.144.130.*
我给两岁半的娃两块糖,问他吃掉了五块后还剩几块。
--
FROM 111.199.106.*
成本太高
--
FROM 221.216.155.*
具体到数学,有三种学习顺序
历史上人类实际探索的顺序
孩子智力上由易到难的接受顺序
数学本身的逻辑顺序
如果想达到一致性的话,那么就应该按最后一种顺序
小学开始学 公理集合论?
实际上,即使是上了大学,数学专业也是先学数学分析
而不是更基础的分析课程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从小我就认为我们应该接受一致性一贯性的教育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Apr 4 11:52:35 2025), 站内
:
: 我从小到长大以后
: 发现一个规律
: 就是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 接受的知识教育竟然是不同的
: 这让我很匪夷所思
: 比如说小学不对的东西到了初中他就对了
: 我很不解
: 为什么知识理论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 比如我们那时候小学是不教负数的
: 所以2-5这样的式子就是错的
: 比如在学无理数之前
: sqrt(2)便是无解的
: 再比如在学复数之前,
: X^2+x+1=0就是无解的,
: 方程的解必须要满足b^2-4ac>0
: 化学中也有一些类似的问题
: 这个键那个键的
: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 初中是定义为和氧原子的结合与分离
: 到了高中好像是用电子的获得与失去来定义的
: 我就很奇怪
: 为什么不能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识”
: 说什么儿童的成长发育有它的阶段特点
: 真是纯粹扯淡
: 那儿童跟儿童之间的智力发育各不相同也是真确的呢
: 这一点怎么就没有人尊重呢?
: 非要把同一年龄的孩子放在一起学习?
: 这不是很荒唐吗?
: 对于社会的认知也是如此
: 有些人搬出什么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来教育我
: 然后又说不出来是什么理论
: 只会指责我不读书不学习
: 真是让人贻笑大方
: 你饱学诗书
: 你有能耐你把理论搬出来啊
: 你把条条框框列举出来啊
: 有哪些实验证明了什么什么道理
: 证明我的观点是错的
: 有吗?
: 没有一个人做到这一点
: 只会空口无凭的乱发一通评论
: 显得自己多能耐多有智慧似的
: 我很清楚
: 我说这些会引起一部分蠢货的不快
: 他们会因此给我打负分
: 我3万多的积分,
: 我怕你那点扣分?
:
: 我就喜欢看你那副看不惯我却又拿我毫无办法的嘴脸
: 儿童教育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 它关乎着一个人的一辈子的成长
: 所以我是非常希望大家能够严肃认真的共同去探讨这个问题
: 如果有人因此对我心怀恶意
: 我也同样无所忌惮。
: 你们想造你们的业障
: 那是你们的事。
: 我管不了这许多毫无修养毫无道德底线之徒。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39.144.130.*]
--
FROM 219.145.35.*
其实我是有点想把皮尔诺公理传授给孩子们的。
不过我也是有点顾虑他们的接受能力。
【 在 puja 的大作中提到: 】
: 具体到数学,有三种学习顺序
: 历史上人类实际探索的顺序
: 孩子智力上由易到难的接受顺序
: ...................
--
FROM 39.144.130.*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涉及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部分ai是这么介绍的,以此来回答你“为什么不能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识’”: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主要体现在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以下是综合多学派理论的系统分析:
---
一、思维发展的阶段划分(主流理论)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通过感官和动作探索世界,核心成就是掌握客体永久性(知道物体即使看不见也仍然存在)。例如,8-12个月的婴儿会寻找被藏起来的玩具,而更小的婴儿则认为消失的物体不存在。
2. 前运算阶段(2-7岁)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表现为以下特点:
- 自我中心性:无法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如4岁孩子回答电话问题时说“我们在这里玩”);
- 泛灵论:认为万物有生命(如“小草会疼”);
- 不可逆性:无法理解守恒问题(如将水倒入细高杯后认为水量变化);
- 表面性:仅关注事物表象(如听到“不吃饭就睡觉”真的去脱衣服)。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开始具备逻辑性和可逆性,但仍依赖具体事物:
- 能解决守恒问题,理解分类(如“黄花属于花”的类别关系);
- 借助表象进行运算(如用想象的手指计算5+4)。
4.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 能进行假设推理和命题演算(如代数运算、科学实验设计);
- 思维摆脱具体事物,关注抽象概念(如正义、自由)。
---
二、思维发展的核心规律
1. 从具象到抽象的趋势
- 早期依赖动作(直观行动思维)→中期依赖表象(具体形象思维)→后期依赖符号(抽象逻辑思维);
- 例如:2岁儿童需触摸实物思考,5岁儿童可借助表象计算,12岁后能进行纯符号推理。
2. 思维工具的变化
- 语言的作用:早期语言仅用于总结动作(3-4岁),后期语言能规划行动(5-6岁);
- 表象的过渡性:4-5岁儿童边做边说,语言与动作同步;6岁后语言可独立指导行为。
3. 认知结构的完善
- 从单一维度到多维整合(如守恒问题中同时考虑高度和宽度);
- 从零散经验到系统化概念(如对“车”的定义从外形特征发展到功能属性)。
---
三、教育启示
1. 匹配发展阶段:避免过早教授超越认知水平的内容(如让4岁儿童死记硬背抽象公式);
2. 强化体验与互动:通过实物操作(如积木、实验)和情境游戏促进具象思维向抽象转化;
3. 语言引导:鼓励儿童用语言描述计划(如“我要先拼图再画画”),培养逻辑表达能力。
---
以上规律融合了皮亚杰经典理论与现代发展心理学研究,揭示了儿童思维从“动作依赖”到“符号自由”的质变过程。如需更详细的阶段特征或教育策略,可参考具体文献中的案例分析。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从小到长大以后
: 发现一个规律
: 就是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 ...................
--
FROM 118.247.125.*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嘛
至少这些规律并不能适用于我。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涉及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部分ai是这么介绍的,以此来回答你“为什么不能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识’”:
: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主要体现在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以下是综合多学派理论的系统分析:
: ---
: ...................
--
FROM 39.144.130.*
于是你就觉得更广大的小盆友也都不适用了?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嘛
: 至少这些规律并不能适用于我。
:
--
FROM 118.247.125.*
我不知道我跟大家会有很大的差别吗?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于是你就觉得更广大的小盆友也都不适用了?
--
FROM 125.116.210.*
对啊。。。
就像你现在理解不了你比别人理解力强多少,你说的很多东西对于小盆友来说,也同样是这种理解不了的感受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知道我跟大家会有很大的差别吗?
:
--
FROM 118.24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