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小我就认为我们应该接受一致性一贯性的教育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涉及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部分ai是这么介绍的,以此来回答你“为什么不能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识’”: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主要体现在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以下是综合多学派理论的系统分析:
---
一、思维发展的阶段划分(主流理论)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通过感官和动作探索世界,核心成就是掌握客体永久性(知道物体即使看不见也仍然存在)。例如,8-12个月的婴儿会寻找被藏起来的玩具,而更小的婴儿则认为消失的物体不存在。
2. 前运算阶段(2-7岁)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表现为以下特点:
- 自我中心性:无法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如4岁孩子回答电话问题时说“我们在这里玩”);
- 泛灵论:认为万物有生命(如“小草会疼”);
- 不可逆性:无法理解守恒问题(如将水倒入细高杯后认为水量变化);
- 表面性:仅关注事物表象(如听到“不吃饭就睡觉”真的去脱衣服)。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开始具备逻辑性和可逆性,但仍依赖具体事物:
- 能解决守恒问题,理解分类(如“黄花属于花”的类别关系);
- 借助表象进行运算(如用想象的手指计算5+4)。
4.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 能进行假设推理和命题演算(如代数运算、科学实验设计);
- 思维摆脱具体事物,关注抽象概念(如正义、自由)。
---
二、思维发展的核心规律
1. 从具象到抽象的趋势
- 早期依赖动作(直观行动思维)→中期依赖表象(具体形象思维)→后期依赖符号(抽象逻辑思维);
- 例如:2岁儿童需触摸实物思考,5岁儿童可借助表象计算,12岁后能进行纯符号推理。
2. 思维工具的变化
- 语言的作用:早期语言仅用于总结动作(3-4岁),后期语言能规划行动(5-6岁);
- 表象的过渡性:4-5岁儿童边做边说,语言与动作同步;6岁后语言可独立指导行为。
3. 认知结构的完善
- 从单一维度到多维整合(如守恒问题中同时考虑高度和宽度);
- 从零散经验到系统化概念(如对“车”的定义从外形特征发展到功能属性)。
---
三、教育启示
1. 匹配发展阶段:避免过早教授超越认知水平的内容(如让4岁儿童死记硬背抽象公式);
2. 强化体验与互动:通过实物操作(如积木、实验)和情境游戏促进具象思维向抽象转化;
3. 语言引导:鼓励儿童用语言描述计划(如“我要先拼图再画画”),培养逻辑表达能力。
---
以上规律融合了皮亚杰经典理论与现代发展心理学研究,揭示了儿童思维从“动作依赖”到“符号自由”的质变过程。如需更详细的阶段特征或教育策略,可参考具体文献中的案例分析。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从小到长大以后
: 发现一个规律
: 就是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 ...................
--
FROM 118.247.125.*
于是你就觉得更广大的小盆友也都不适用了?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嘛
: 至少这些规律并不能适用于我。
:
--
FROM 118.247.125.*
对啊。。。
就像你现在理解不了你比别人理解力强多少,你说的很多东西对于小盆友来说,也同样是这种理解不了的感受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知道我跟大家会有很大的差别吗?
:
--
FROM 118.247.125.*
你看看你人生一路走来,鹤立鸡群的时候有多少
你没有接触过成百上千的小盆友,所以不太理解整体教育规律的存在。但单独因材施教没太大问题,但也得建立在尊重小盆友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好个性化对待
小孩子,思维能力发展不起来,一开始只会具体化的东西,只会二元思维:这个人是不是好人?这件事对不对?
只有到了青春期,抽象思维的能力才能逐渐发展起来,开始有了辩证能力
这也跟小盆友逐渐有了阅历有关系。。
提前讲辩证,小盆友多是似懂非懂,因为没有足够的生活经历做验证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在人群中真的很特殊吗?
: 我确实经常会有这种感受。
: 但我找不到这种特殊性的来源。
: ...................
--
FROM 118.247.125.*
你觉得他们在针对你故意打压你剥夺你?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小时候就被这种所谓“尊重小盆友发展规律”的说辞搞得很不爽。
: 所以现在我长大了,我觉得我应该实践我小时候的理想了:凭什么小孩子只能知道这些
: 东西?凭什么不让我知道更多的东西?(有人会对我的这些话当真吗?)
: ...................
--
FROM 124.205.69.*
不这样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会是“我”呢
: 当然是“我们”啦
: 难道你小时候不这样?
: ...................
--
FROM 223.104.41.*
对你给我帖子的回复啊
你都不看上下文嘛?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哪样啊。
:
--
FROM 223.104.41.*
那你问我的“难道你小时候不这样”是哪个
继续往前溯源嘛。。。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的呀。
: 但是我还是弄不清楚,你到底说的是哪个。
: 比如到底是你们没有碰到类似的情况呢,还是你没有感受到这种“摧残”。
: ...................
--
FROM 223.104.41.*
以我当年的儿童水平看来,没有
我突然理解你为啥这么不爽了:你觉得每次被成人告知关于世界的认识时,你以为那就是世界的唯一终极了吧?
所以后来认知版图扩充时,你有了被骗的感觉
于是很气愤?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回到这里吧。
: 你小时候,大人对你的教育有没有“尊重小盆友发展规律”,故意把真相给你隐藏起来
: ,然后告诉你一套所谓儿童能接受的知识体系。
: ...................
--
FROM 223.104.41.*
你这是觉得,自己当初被削砍的泯然于众,忿忿不平么。。。
所以现在就要让所有小盆友,不管他啥情况,都应该让他释放天性
没问题啊,但怎么确定小朋友跟当初的你是一种类型的?怎么避免跟你不是一种类型的小盆友,错误的操作导致揠苗助长的后果呢?
【 在 ssteym 的大作中提到: 】
: 差不多吧。
: 而且关键是你考试的时候还不能引用扩大后的认知。
: 还必须循规蹈矩。
: ...................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