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1指向目的之善,称为有用的,这意味着某种关系。
ai评论:
1)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指向某种终极善(Summum Bonum)。
2)这里的“有用”不是指短暂、功利的实用性,而是指某种事物或行动是否在最终目标(如幸福、神圣意志)中具有意义。例如:仁爱的行为是“有用的”,因为它符合基督信仰伦理,引导人们趋近上帝之善。
3)阿奎那认为,真正的“有用”最终指的是神的善,即人类灵魂的完善和神圣秩序的实现。因此,最高的“有用”不是功利性的,而是超越性的。例如:读书是“有用的”,因为它不仅增长知识,还能帮助人们理解真理;祈祷是“有用的”,因为它让人心灵趋近于神,达到灵魂的完善。
4)总结:阿奎那句话告诉我们:a“有用”并不是事物本身的特性,而是一种与指向目标的关系。b价值取决于某物是否能够引导我们追求更高的善。c真正的“有用”最终指向终极的善(神、幸福、真理),而不是短暂的功利性目标。
—
2既然行为之善在于其对 目的有用,故不妨碍根据行为与在它以外者的关系,而称之为善或为恶。
—
ai对释疑1评论:a在评判一个行为是善是恶时,我们不仅要考虑行为本身的内在特性,还必须注意它与目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b亚里士多德所言的“对什么好就是有用的”正揭示了这一点,即事物是否有用取决于它是否能实现某个目的。c一个行为如果能有效地达到其所追求的目的,那么是“善”的;反之,如果破坏了这个目的,那么它是“恶”的。这一观点强调了行为价值的相对性和目的性,而不是行为本身。
—
S评论:ai的评论是符合道理的,本人找不出什么不足之处。朋友曾对我说,“谁对你好 谁就是好人”,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因为有可能对你好的是一个恶人。但哲学家说“对什么好就是有用的”,这是没问题的,因为这句话指向善(目标)。
问题:如果一个恶人对你好,他能帮你实现善(目的)呢?
【 在 sgxlx 的大作中提到: 】
: 7.2b释疑1.指向目的之善,称为有用的,这意味着某种关系。所以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卷一第六章说:「对什么好就是有用的 ...
--
FROM 27.19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