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斯曼(德国/前锋)
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同桌,竟然像那时候我喜欢荷兰人那样地喜欢德国
人。一山区高中生没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不知道胡博士的教诲:“容忍比自由还重要。”
———心底就觉得:一个半大不小在足球上没什么功利心思的孩子,怎么会喜欢德国人那
样的足球呢?想了许久都没想明白,于是那一年逞着口舌之勇,难免说了不少疯话,伤了
小朋友的心。那位同桌最喜欢的德国球星便是克林斯曼,这在当时的我看来更是一笑话:
如果是对外型俊朗的少时偏好,毗邻德意志的低洼荷兰的那个飞翔的巴斯滕不比克氏更有
理由被爱戴吗?
这是那时候的想法。后来几年对这些都有过一些过滤和清洗,过去一些不愿
承认和正视的事实都在后边得到了自己心中宏大的平反———其中最典型的便有克林斯曼
。
如果真要给足球运动员贴上“比赛型”或“非比赛型”的标签的话,那么金
色头发的谦逊男人克林斯曼无疑就要属于前者。近些年来,似乎仅有两个姓氏以“K”打头
的球星给我留下了比赛型选手的强烈印象———还在踢的是克鲁伊维特,已经休息了的便
是克林斯曼。每逢大赛时,二人似乎无论自身身体状况如何、周遭环境如何、球队届时实
力如何,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个体在恰时的最佳演出。弱冠克鲁伊维特在1996年的欧洲
杯0∶4被英格兰人侮辱的时候受命上阵,接博格坎普的妙传将球打进希曼裆后的大门;到
了他22岁的时候,他在法兰西的夏天的最后时刻禁赛复出,并成为赛事高潮处最抢眼的明
星;而在2000年的欧洲杯,他就能够成为当届杯赛的最佳球员了———一届不落地出彩。
27岁的克鲁伊维特还必须艰辛维持着他的比赛型选手的声名,而退了役的克林斯曼大可盖
棺定论了———从开始涉及国际大舞台的1988年德国欧洲杯开始,他总能在最大型的比赛
中稳定地发挥水平,不管在那之前的年月他是在国际米兰、拜仁慕尼黑顺风顺水还是在桑
普多利亚、摩纳哥忍受踯躅之累,在德国人最失去方寸的1994年和1998年两届世界杯上,
他却仍旧是球队中进球数量最丰之人。
我一直感觉克林斯曼是个很不简单的矛盾体。这边厢,在自律方面,当马特
乌斯、埃芬博格等同辈战友将自己的多余才华拌着酒精流入弥漫着各类欲望的体内消化掉
时,克林斯曼却总是被媒介当做现代性的职业球员之典范而被后辈瞻仰;可那边厢,他却
在事业路径的选择方面有着众多在我们看来十分费解的走向:比如在1992年夏天,不过28
岁的克林斯曼在离开国际米兰之后竟只去了法国的摩纳哥队(就算理性上我们都知道20世
纪90年代初期的法甲水准不是今天可以比的,但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几位中锋之一的克
林斯曼,真的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么?);再比如1997年夏天他再次奔赴亚平宁,加盟
的不过只是在各层面上都危在旦夕的桑普多利亚队,试想他若能继续留守拜仁,在两年之
后的诺坎普,拜仁会不会在曼联垂死反扑之前便拥有不可逆转的胜势了?假如克林斯曼是
一位对足球青史格外珍视的野心家,那么他的自律精神便可以解释为上升过程中必要的筹
码,但他似乎又不是———你能够想像同样经历过国际米兰之旅的如罗纳尔多这样的腕会
接受摩纳哥、托特纳姆或桑普多利亚的邀请吗?
关于克林斯曼的另外一个必须提及的事实是:1996年,他是比罗纳尔多、萨
默尔和希勒发挥更为稳定的球员,他在那年中以15个进球(那是最近十年欧洲赛事的单季
纪录啊)帮助拜仁慕尼黑拿到了欧洲联盟杯,并在夏季的英国以3个进球帮助德国国家队拿
到欧洲杯,为什么那年最后的世界足球先生是罗纳尔多而欧洲足球先生是萨默尔?其中的
隐情,我们到现在仍没有得知的方式。
--
FROM 61.149.1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