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足球与古典音乐(另类关系)
有人说足球比赛就像是人生的缩影。90分钟内充满了欢笑与泪水,兴奋与悲伤。就算是
人生最不可测的戏剧性变化也有裁判来导演。
而古典音乐也是人生各种感情的表露,从童年的回忆,到少年时代的躁动,青年时
代的浪漫,中年的深思,老年的感叹,对命运不公的思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代造就了一大批作曲家,他们各有特色,如果他们能活到现在,他们将是哪支球
队的支持者,或者说他们写的音乐最能代表那支球队呢?
柴科夫斯基——阿根廷:
柴科夫斯基是冲动的,是激情的,又是浪漫的。有人说他有些做作,感情的表达过于直
接。但我认为这其实正是一个作曲家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阿根廷足球也是浪漫、激情的,有时甚至浪漫、尽情的过度。看着他们细腻的过人
,是那么的轻灵,就象《胡桃夹子》,《天鹅湖》中翩翩起舞的芭蕾演员。而batigoal
不正像《第一钢琴协奏曲》中第三乐章最后那积蓄以久的爆棚的高潮的突然爆发么,那
么有力,而又那么自然,给人以无比的力量。阿根廷的足球是野性的,奔放的,多情的
。他们表现的情感是那么丰富,那绝不是做作,而是真情的流露,就像老柴的音乐,绝
不是无病呻吟。
世界杯上他们的遭遇,是那么的悲怆,而那弄人的世界杯,不是正像柴科夫斯基的
梅克夫人么,无情的把苦苦追求、依靠它的人甩掉,最后我们的柴科夫斯基和阿根廷队
只有以《悲怆》来结束痛苦的生涯。
此外,老柴是最棒的旋律大师之一,阿根廷足球的旋律也是最美的。
莫扎特——巴西:
莫扎特是天才,巴西人踢足球也是天才的。这两点恐怕谁都难以否认。
经过试验表明,莫扎特的音乐是最好的胎教音乐。在他的音乐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
某些方面是超过同龄孩子的,而在巴西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足球方面肯定是超过中国孩子
的。
莫扎特的音乐是无比的细腻的,精巧的,这正像巴西人的技术。听着莫扎特的音乐
,看着巴西人的桑巴足球,都是那么的流畅,和谐,是一种无法形容的享受,但前提是
你不要去看以里瓦尔多为代表的巴西丑男们的脸。
巴赫——意大利:
巴赫是古典音乐的鼻祖,意大利也是防守反击的鼻祖了。
巴赫的音乐有很多人喜欢的要命,有很多人听不进去。喜欢的人认为那是无比和谐
的,悦耳的,精致的。而不喜欢的人则认为那些音符没有感情,虽然纯真自然,但与浪
漫派比,少了一份感动和激情。
意大利的足球也缺少些激情,防守反击是一成不变的打法,即使有维埃里、托蒂、
皮埃罗、因札急这样优秀的攻击手还不敢打攻势足球。但你不可否认,意大利是的防守
反击是极为经典的,那并不是简单的长传冲吊,而是经常经过精致的配合渗透进去的。
意大利的球迷会告诉你意大利的防守是最棒的,密不透风,就像巴赫的音乐,挑不出毛
病。而且90年代初巴雷西、马尔蒂尼、科斯塔库塔组成的ac米兰的防守是一种艺术,一
种各个位置之间相互协调的近乎完美的艺术,就向巴赫的音符,和谐,缜密。
贝多芬——德国:
这是毋庸置疑的了,顽强,敢于与命运斗争是日耳曼人与生俱来的精神。
很多德国队的比赛就像贝多芬的一生:随着《命运》的敲响,德国人丢了球,他们
毫不气馁,顽强的拼搏,最后以《欢乐颂》结束,德国人反败为胜。
你不能不佩服贝多芬,他在失聪后还能写出第九交响曲那么伟大的作品。
你不能不佩服德国队,在失去了沃恩斯、诺沃特尼、代斯勒之后奇迹般的打入了世
界杯决赛。
我的一位朋友说他不会喜欢上贝多芬的,他不喜欢他声嘶力竭的表达方式。我说也不会
喜欢上把足球机械化,过分严肃的的德国队的。
门德尔松——西班牙
记得希特勒曾经下令,全国不准听门德尔松的曲子。他认为那是靡靡之音,令人颓
废,会丧失战斗力。不知道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但你不能否认门德尔松的音乐是完全唯
美的,唯浪漫的,令人陶醉,出身贵族的他不可能写出有战斗力的曲子。
班牙足球确实精彩,配合默契,技术出色,丝毫不逊色与南美人,他们足球也是很
美的,浪漫的。但他们的进取心不敢令人恭维,他们与德国人相比少了一份韧性,在连
续几届世界杯中总表现的有气无力,没有人怀疑他们的天赋和实力,那么失败就只有用
缺乏战斗力解释了。就像门德尔松的音乐,美妙但有时缺深度,西班牙在世界杯上每每
早早回家也可用门德尔松的短命解释吧。
牙人的掌上明珠劳尔的天赋不正像门德尔松17岁完成的仲夏夜之梦么?
李斯特——英格兰
任何其他作曲家更能比潇洒英俊的李斯特更能吸引女性观众了,很多女性在听完李
斯特近乎疯狂的演奏后尖叫着把鲜花扔给他。现在的贝壳迷们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以
至于有的经典评论说只有妇女和小孩喜欢英格兰队,这点恐怕与伟大的李斯特有所不了
。
传统的英式打法是长传冲吊,很多李斯特的音乐也是奔放不羁。李斯特所创的交响
诗是大气、辉煌的。英国人所创的长传冲吊也是那个节奏,一旦冲起来,还是很有气势
的。一些人曾表示对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开头始终感到有些奇怪,不好接受。就像
很多喜爱拉丁派的球迷对英格兰打法不可理解一样。
马勒——荷兰
于运用超大规模的交响乐团,制造出震撼而并不杂乱的效果。这正像荷兰的足球,
全攻全守,很有观赏性,进攻时有如水银泻地,声势庞大,而线路清晰。马勒的音乐又
有着极为细腻的一面,极有味道。而荷兰的足球也是欧洲最细腻的足球之一。
9.11后在美国的卡耐基音乐厅上演了马勒的《复活》交响曲,那似乎就象征了荷兰
足球,在经过世界杯未出线的苦难后,随着范德.法特等一批新星的崛起,荷兰足球正随
着《复活》的节奏走向重生。
肖邦——法国队
浪漫和爱国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与其说法国队是浪漫的,爱国的,不如说法国人几
乎都是浪漫的,爱国的。巴黎是浪漫之都,但如果你用英语向巴黎老人问路,那可能会
遭到拒绝,法国人对英语是很排斥的。
其实法国队的特点不是那么明确的,几年前靠防守拿了世界冠军,现在却靠攻击取
胜,也没有一贯明确,鲜明的打法。肖邦的音乐也没有一定之规,是随着思绪浪漫的发
展的。看齐达内踢球那不经意间的过人和传球,就是浪漫的最好体现,有时会像肖邦的
夜曲带你进入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梦幻世界。
以上是公认的世界传统8强,而8位作曲家也可跻身最伟大的作曲家的前20名。再看
我们中国队:
斯特拉文斯基——中国
希望这不是对斯特拉文斯基的贬低。可中国队的传接球就像《春之祭》中一个个不
谐和音!令我难以接受。但就像真正热爱斯特拉文斯基的人把他看得比老柴还伟大,有
些人也会把甲a看得比意甲还好看。对于前者我可以理解,但对后者我觉得这些人不可思
议。
--
FROM 202.108.6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