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教育教學設計」補充資料──足球史
足球的起源一直受到爭議,不管是中國或是歐美都有記載,但不論起源於何處,它在東、西方的發展,有著不同的結果。
一、中國
相傳在黃帝時,已利用了蹴鞠來訓練武士,這是漢代的記載,不過在漢代不管是上層社會或是在軍隊中,蹴鞠這樣的運動已經非常普遍,在軍隊實施的方式,有一定的規則並在球場上進行對抗賽。這樣的比賽在宮廷中,有專門的鞠城可供比賽,鞠城的兩端有新月型的鞠室,相當於現今的球門。至於詳細的比賽情況,因為史料不多,對於漢代的蹴鞠,就有待以後更多的史料或是考古文物來增添。
唐代是我國古代蹴鞠發展的鼎盛時期,其中變化最大的就屬踘的製造,由實心變為空心,以打氣代替塞毛,名為氣毬。這樣的改變,使蹴鞠的變化更加豐富可看性更高。此外,球門也改成在場地兩端豎起竿子,並在竿上結網,形成球門,分兩隊進行比賽,以進球數的多寡來決定勝負。另外,還有兩人對踢,甚至多人對踢,也有比賽誰踢得較高,甚至女子也有踢球的記錄。
到了宋代,民間有了足球團體的成立,其名為「齊雲社」、「圓社」,這類團體,強調個人技巧,踢法繁多。玩法可分為有球門與無球門的,人數少則一人,多則十幾人。在宋代的皇帝中,宋徽宗非常喜愛蹴鞠,甚至有一位名叫高俅的人,因為技藝超群,而被提拔當官。元代,民間性的蹴鞠組織,也一直維持著,比賽的方式大體和宋代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女子蹴鞠在文學家的描述下,瞭解到當時女子的腳下功夫也是相當可觀的。
明太祖曾經下令禁止士兵蹴鞠,曾經有士兵因為違抗命令,而被斬斷右腳,並發配邊疆。本時期有汪雲程寫下了「蹴鞠圖譜」這本書,可說是在中國蹴鞠史上,留下重要的文字記錄。滿族未入關前,地處寒冷,不利於球類的活動發展,統治中國以後,清朝也沒有持續此一活動,逐漸沒落。
鴉片戰爭後,近代足球才在西方人辦的學校、軍人、商人、傳教士等各種不同的方式傳入中國。1897年香港舉辦了足球賽,緊接著,在大陸沿岸的各大城市中,也陸陸續續的有足球的賽事。在1910年的全國運動會中,足球已經是比賽項目了,往後的遠東運動會,我國也派出足球代表隊,成績斐然,主要歸功於香港的南華體育會。雖然在亞洲的成績傲人,但奧運的參賽卻失利了。發展至今,我國的足球,已不復古時候的盛況。
二、西洋
西洋的足球相傳起於斯巴達人,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將這項運動傳到歐洲各地。但這項運動發展到中世紀,其方式激烈危險,有人因而喪失生命,曾經有兩隊比賽,由於一隊需要渡河進攻,遭淹斃者多達數十人。這些不幸事件到了14世紀,英王愛德華二世、愛德華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翟姆斯三世、亨利八世以及伊利沙白女王都曾頒佈過禁令甚至罰款,但民間卻一直延續這樣的活動,可以知道人民對此項運動的喜好,尤其到了現代,從歐洲職業足球場上比賽的實況,觀眾的搖旗吶喊,不難看出這樣的運動已深植在歐洲的土地上。
現代的足球比賽,源於英國。1863年英國足球總會成立,但當時有主張可以用手者(後來演變成英式橄欖球Rugby),另一派主張不能用手,維持原有的比賽方式。十九世紀末期,歐洲的足球以遍及歐洲大陸,至今,歐洲體系的足球與中南美洲的足球體系,經常在世界盃中,一爭高下,中東地區、非洲地區甚至亞洲地區,也急起直追,足球已成為世界性的運動之一了。
--
FROM 202.20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