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金92
罗航航 欧 阳
天使赐予的面庞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恩宠,然而当人们疯狂地追逐着他们心中的天使时,天使的笑脸上不知是欢喜多一些还是无奈多一些?如同好莱坞的裘德洛一样,同样出生于英国的贝克汉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惟独缺少奋斗领域中的职业肯定。但是,理智的人会把偏见和嫉妒统统放在一边,贝克汉姆首先是一名出色而勤奋的足球运动员。也许他的球技没有达到他外表的惊艳程度,但这根本无关大局。球场上的小贝才是最本真的,不管他身着的是红色还是白色,热爱足球的信仰始终如一。贝氏的光辉起点是足球,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而终点,相信依旧会是足球。
■为曼联而生
泰德是一个狂热的曼联球迷,当他妻子为他生下的男孩刚刚学会用结实的双腿走路时,他就相信这个孩子有踢球的天赋,能够代替他实现登上职业赛场的梦想。很多时候,家人对足球是否热爱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足球的兴趣,显然,这个孩子有了一个合适的家庭,他就是贝克汉姆。在1975年5月2日的伦敦,诞生了二十多年后这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足球偶像。
日后的小贝曾经承认,自己是个爱哭的男人,这种个性很可能是来自于他的母亲,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偶像,一个声音更像女人的男星。但小贝还可以自豪地说,他更继承了父亲对足球的热爱,这种信念帮助他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了职业球员,而且是他最爱的曼联的一员。
在身为球迷兼业余票友的父亲的指引下,小贝很小就痴迷起这个圆圆的东西来,足球是他每天爱不释“脚”的玩具。童年的岁月里,小贝经常和父亲在住处附近的个公园踢球,稍微长大些后,父亲还把他带到业余队的训练场。小贝开始有意识地练习脚法,日后名扬世界的“贝氏弧线”渐渐有了雏形。10岁时,小贝就通过重重考验加入了曼联传奇人物博比·查尔顿开办的足球学校,并被公认为那里最出色的学员。
看上去,小贝将就此一步一步地努力走向曼联,不过故事并非如此“单调”。就像很多英国的家庭样,不是所有成员都支持同一支球队的。小贝在父亲的影响下爱上了曼联,但他的祖父支持的却是托特纳姆热刺——主场距离小贝家很近的伦敦俱乐部。一般情形下,人们总是会支持自己的家乡球队,何况伦敦有着世界上其他城市罕见的多支顶级联赛俱乐部,还有数不胜数的低级别球队。就算小贝与热刺不“来电”,他也完全不必离开家乡,伦敦有的是他驰骋的舞台。然而,在伦敦土生土长,说话操着浓重的伦敦腔,而且很满意自己的首都人身份的贝克汉姆,在足球上却是一个“叛徒”。红魔的辉煌往绩无数次在小贝耳边响起:为英格兰赢得欧洲冠军杯,以红魔为主体的英格兰队拿到了至今惟一一次世界杯冠军,还有那留下了无尽伤痛却反映着曼联人不折不挠精神的“慕尼黑空难”……在父亲的灌输下,小贝很早就坚定了要披上红魔战袍的决心,这也体现了英国足球的另一种特征:忠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不同,英国人愿意为自己所爱的球队付出一切,他们支持一支球队也多是从儿时开始,永不改变,无论这支球队处在荣誉的顶峰,还是苦难的深渊,球迷都会随之欢笑、哭泣,不离不弃。所以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便小贝后来转投了皇马,甚至假设他根本没有成为职业球员,曼联依然会是他心中那个不变的信仰。
这是曼联之幸,也是其他球队的不幸。事实上,当小贝在里奇韦流浪者少年队度过了6年时光后,他在多家伦敦俱乐部的试训邀请中选择了热刺,但白鹿巷终究还是小庙没容下大佛。日后的热刺总是高不成低不就,他们的球迷在抱怨球队时经常不忘拿当年错失小贝说事:居然把世界上最有名的球员从眼皮底下放走了!
■曼联的青训硕果
小贝终于如愿进入了曼联,与他差不多同期的其他球员,日后有较大成就的还包括斯科尔斯、吉格斯、巴特和内维尔兄弟等人,小贝同他们一起为曼联夺得了1992年的青年足总杯冠军,并在日后铸就了更为辉煌的三冠王伟业,这就是曼联历史上著名的“黄金92”,其中的斯科尔斯、吉格斯和加里·内维尔直到今天依然在为红魔建功立业。
这些足球少年当年能齐聚老特拉福德,红魔的魅力够大是个原因,但也要看到,上世纪70-80年代的曼联正处于低潮期,风光完全属于近邻利物浦,以当时的情形而论,曼彻斯特并非一个球员获得荣誉的最好平台。这种情况下,曼联对青训的高度重视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的球探遍布英伦(吉格斯和目前效力布莱克本的萨维奇都来自威尔士)。为了得到最好的年轻球员,他们会登门拜访孩子的父母,他们让年轻球员享有良好的食宿待遇,教练还经常观看青年队比赛,随时了解孩子们的进步。总之,当时的曼联就像现在的阿森纳一样,总能给年轻球员发展的空间。本来,小贝签约曼联之前并没有太多自信,而且热刺也已经提供了合同,但曼联看中了他的天分和韧劲,于是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在曼联这样的大家庭里,小贝的心情是愉快的。起初,他这个来自伦敦的帅小伙与家在曼彻斯特地区的斯科尔斯、巴特和内维尔兄弟并不合拍,就如任何一个国家的南方人和北方人都会有些许不同一样,需要经过定时问的了解。好在他们都有一个最突出的共同点——热爱曼联。
“我们有一种默契,我们都是为了足球而生,为曼联而生!”小贝很快融入了新的团队,并且还与“北方佬”们成为了好朋友,特别是加里·内维尔。好到什么程度?前几年,年龄日渐增大的加里看似在英格兰国家队位置不保,却总能击败呼声更高的竞争对手而入选,很多人猜测,正是加里和英格兰队长小贝之间非同一般的友谊才使前者屡屡得到“保驾护航”。相应的,小贝远走马德里后,加里也成了前俱乐部队友在英国的“传声筒”,“我们一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他对于老特拉福德发生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在人们怀疑小贝是否依然还对曼联有感情的时候,加里的话给出了答案。
最初,小贝并不是“黄金92”中最被看好的一个,据一位前曼联青年队球员回忆,当年的小贝并不出众,巴特都要比他好很多,只是小贝后来的进步速度太快,才逐渐成为了这批球员的代表人物。当功成名就的小贝离开曼联时,也相当于开启了红魔更新换代的序幕,在他之后,巴特和菲尔’内维尔几经周折终于离队,而为吉格斯等人寻找接班人也成了近年来曼联俱乐部的主要任务。好在剩下的三人仍然老当益壮,“黄金92”的辉煌还在延续。
总体来说,曼联的这一代球员能在主流联赛活跃十余年,已实属难得。上世纪50年代的“巴斯比宝贝”在遭遇空难后,也是仅凭剩余球员和临时租借的业余球员就打进了足总杯决赛,可见曼联确实在选材上有独到之处。英格兰并非天才涌现的良田,过于单一的标准让这里出产的球员在风格上普遍相同,比如中场充满了“打手型”球员,擅长大范围的跑动和不遗余力的拼抢(这也与英国球迷的喜好有关,他们乐于看到拼命三郎式的球员)。人们对英国足球只会长传冲吊的误解多半来源于此,而英超的超快节奏也由此形成。
曼联不同,在“黄金92”中,如果说巴特的风格接近前面提到的“打手”,内维尔兄弟身居后卫线必须一板一眼的话,那么小贝不但拥有勤奋的奔跑,一脚“贝氏弧线”更使他不同于任何英格兰球员,而吉格斯凌厉的边路突破则是英伦十余年难以复制的“珍稀品”;至于样子古板的斯科尔斯,他的头脑却绝对“时髦”,即便今天的英格兰拥有“双德”,希望“生姜头”重返国家队的呼声依然不绝于耳。
当年的曼联,可以在“黄金92”初露峥嵘时就转卖原来的主力,给新人大量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在坎通纳、基恩等人的身边快速成长。再看看现在的曼联,自己培养的年轻人大多租借或转卖,球队支柱费迪南德、C罗、鲁尼均是高价挖角而来,而且还在继续从海外搜罗新秀。纵使英国本土新人果真质次价高,也不至于“欠收”到如此吧?也许,英足总在新世纪修改的关于青训的种种规则,特别是禁止俱乐部引进“家庭住址离俱乐部训练场90分钟车程(9岁到13岁之间是60分钟)以外的年轻球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种结果。如果按照这个规则,当年的小贝根本无法从伦敦北上,“黄金92”也许就不会出现,毕竟当今的足坛已不太可能重现仅靠本地球员就能完成称霸大业的景象了,更别说如今的英超早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富豪们比拼财富的游戏场了。这个门槛放在十余年前,又有多少孩子进得来呢?
照此趋势,小贝固然无法复制,“黄金92”恐怕也会成为“绝版”了。
--
FROM 211.99.2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