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是中国队第几次栽在“打平即可出线”的口号之下了,只记得中国队好像从未给过球迷(如我)以欢乐。在闷热的发挥不了状态(中国队对于赛地的看法)的吉隆坡,中国队又一次习惯性地猝死,留下了一大群早已有所准备却不得不张大嘴的中国球迷。
本人无意在此马后炮。但确实在中国队出征之前笔者就不看好中国队的征程,结合小组赛的进行,就此展开一一分析:
1、在赛程上,中国队貌似抽得好签,实际却暗藏风险。首战大马是没有悬念的,次战将近十年未击败过的伊朗,等于将自己置于最后同中亚狼决战的境地。回顾中国队同乌兹别克的交手纪录,在重大国际比赛中(正式,除去中国队大水洋溢的友谊赛)中国队一直处于下风,而此组没有中国队喜欢的西亚对手,对中国队来所其实是凶险的小组。
2、在打法上,伊朗、乌兹别克都是身体强壮,拥有一定技术的球队。伊朗队凶悍,中亚狼更整体,中国队在这样的对手面前既无身体优势,粗糙的技术也处于下风,加上保守的教练,场面上注定会比较难看。
3、在水平上,笔者一直认为中国的伪职业联赛从不值得夸耀。十几年来足球水平不进反退。而部分无知的解说员往往在中国队同亚洲球队交手的时候总是提及“我们的球员经过职业联赛的锻炼”,笔者总是忍俊不止。职业的球员将很快的适应比赛环境,将根据对手的情况自我调节,可惜中国队还差得很远。
4、在人员上。中国队号称可以勉强拼凑出一支据说在欧洲顶级联赛踢球的球队。实际看看中国队球员,凭心而论,言过其实。孙继海早已过了巅峰期,伤病也影响了训练;李铁荒废已久;孙祥在欧冠幌了一眼就被捧上天,实际水平同马达,甚至利物浦的芬兰都相距甚远;邵佳一软软的球风注定在德甲无法主力,若无一脚定位球的功夫恐怕早就打道回府;郑智可以算是唯一的水平接近欧洲球员的人。
5、在用人布阵上。看朱指导的用人,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心情——“愤”。总是用自己喜欢的老部下,而且刚愎自用。看看他的主力阵容和对球员的使用:启用毛剑卿和董方卓打边路实是败笔,朱指导以为可以像弗爵爷那样克隆边路打法,实在是画虎成犬,带了几个前锋,都用作中场使,唯一的前锋就是一个韩鹏,真担心要是他伤了,岂不是没有前锋可换了。固执的朱指导往往喜欢自己的老部下,对联赛中大放异彩,状态正佳的球员却视而不见。申花队的肖战波,姜坤等在联赛中,A3比赛上威风八面。肖战波在中场的调度和视野,防守能力怎么也比带上李铁要强吧。
6、在战术上。老朱是保守到家,毫无技战术可言。往往是打到哪算哪,对比赛缺乏控制力。在队员的使用上,笔者认为,失败的几个位置有孙祥,董方卓,邵佳一等。孙祥是不错的球员,但是攻强守弱,而且位置感很差,总是被对手从他这一侧突破。第一场比赛正是他回防迟缓,才造成李伟峰的战术犯规得牌,为后面的比赛造成隐患。而在同乌兹的比赛中,沙茨基赫进的第一个球也是孙祥没有盯人,让他从容地从左侧斜跑攻门,决定了比赛。至于邵佳一,基本上除了两个进球,没有什么作为。跑动少,失误多,没有好的传球,状态很差,两个边路上的董方卓和毛剑卿简直是业余的防守球员,给了对手太多的机会。
7、最关键的,就是教练。朱指导的贯彻了他保守再保守的方针。第一场比赛,中国队意外地好开局,换上李铁,给了大家防守的信号,结果大马扳回一球,大家像吃了一只苍蝇。对伊朗的比赛,上半场可以说完全在朱指导的意料之外,中国队幸运的两个进球更坚定了他保守的决心,通过换人将主动权牢牢地交给了伊朗,只恨时间少了点,要不又是一出“金州惨案”。第三场比赛,看到出场阵容,笔者的心就凉了一截。4231,典型的防守架势,边路上了董方卓,后腰用了孙继海,分明的是防守反击。可是朱指导忘了,世界上防反的高手(如94年的保加利亚,罗马利亚)都拥有中后场长传准确的高手和技术速度一流的前锋。以中国队这样粗糙的技术,又缺乏像过去彭伟国,高峰这样特点鲜明适合防反的选手,所谓的防守反击只是空话。看看全场中国队有几次机会,董方卓起到多大的作用,实在是一场完败。而回头看看中国队过去的比赛,传切球进攻成功率很低,正是这样才需要中国队用进攻的时间和数量来换取进球,也就是通过压制对手来获得比赛的主动权。
有太多的话要说,可是夜已深,明天还要工作,无奈的关了电视,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缺乏血性的中国队高开低走,再次忽悠了球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中国队又一次习惯性猝死,在其起步之时仿佛就已经注定了。。。。
--
FROM 220.2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