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锐马
1978-1980年:费洛尔,莱奥,佐夫,马耶尔,容格布拉德,希尔顿,克莱门特,
托马舍夫斯基
费洛尔(身高:182CM,下同)是阿根廷1978年世界杯主力门将,他在那届世界
杯被评为最佳门将。主要成绩是:在复赛的关键一仗中,扑住了波兰名将德伊纳
的点球,并最终获得世界杯冠军。主要特点是:门前反应快,站位好。弱点是:
活动范围小。他是南美守门员中的异类,极少出击,而在球门线上的表现则几乎
无懈可击,对来球反应的速度简直可以用“神奇”来形容,而准确的站位更使他
很少作出高难度的扑救动作,总是看到他很轻松地把来球化险为夷。
莱奥(182)是1978年世界杯巴西队门将,被称为是自基尔马之后巴西最佳门将。
那届世界杯七场比赛仅失三球。他在防守上无论反应速度还是防守范围,几乎无
可挑剔。唯一弱点是对付高空球不太稳妥。在78年世界杯3/4名决赛中,他曾有一
个极其类似上述班克斯的扑救动作,意大利队罗西从右路传中,莱奥在球门左侧
开始移动,在对方中路球员尚未顶到球之前,已经飞身风度右侧角度,但意大利
队狡猾的卡西奥缺把球顶向莱奥的左侧,莱奥在空中做了一个非常优美的后弯身
动作,可惜还是没有扑到球。无论如何,他的这个扑救动作还是反映出他良好的
意识和出色的身体柔韧性。
佐夫(182)是意大利1978/1982年世界杯的主力门将。在82年那届被评为最佳门
将,并获得冠军。我们所看到的佐夫是年纪以高的佐夫,在1970/1974年他就参
加过两届世界杯,不过都是作为当时在鼎盛时代的阿尔巴图斯的替补,并未出场。
佐夫性格稳重而刚毅,动作朴实无华。他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两次扑救,一
次是80年欧洲杯小组赛对比利时,飞身向左侧稳稳扑住埃尔斯特在禁区线上直飞
左上角的劲射;另一次是82年世界杯对巴西那场著名的世纪之战,最后一分钟,
他在球门线上把苏格拉底离门四五米远的头球射门鱼跃扑住,落地时球已经正好
压在球门线上!
马耶尔(186)是1974/1978年西德队世界杯门将。1974年被评为世界杯最佳阵容
里的第二门将。他在那届同荷兰的决赛中简直有如神助,特别是下半场,至少救
出三四个必进之球,其中包括克鲁伊夫在门前的那脚凶狠的凌空抽射!他属于那
种全面型的门将,技术动作完美,反应快,发挥稳定。78年世界杯略显老态,复
赛中对奥地利所失三球和对荷兰所失两球均显得力不从心。他和历来德国优秀门
将的最大区别还在于,他柔韧有余,而略失刚毅,几乎是德国队唯一一名不能在
后卫线上起到领袖作用的门将。
容格布拉德(183)是1974/1978年世界杯荷兰队的门将。他在74年的声誉颇佳,
78年的表现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在当年的荷兰大军中,
可能是身体最灵巧的一个,也许正由于体重的不足,使他在出击高球上经常犹豫
不决,也可以说是过于依赖克罗尔和波特维利特的头球优势。这位喜欢穿黄衫白
裤白袜的优雅门将始终未能如愿夺得冠军的荣誉。
希尔顿(182)是1982/1986/1990年世界杯英格兰队门将。他的巔峰时期应该算
70年代,我们所看到的已经是老希了。他的稳重的动作,扎实的技术还是给我们
留下深刻印象。但毕竟是老希,我们对他的反应速度还是没有信心。在90世界杯
对西德点球决战中,他几乎把每一个点球的去向都判断对了,但就是动作慢半拍,
总也扑不到球。
克莱门特(183)是1982/1986年世界杯英格兰队的替补门将。我之所以把一位替
补门将也列入这个名单来考虑,是因为很多英国球迷始终把克莱门特的地位放在
希尔顿之上,我也是这么认为。他更多的出色表现还是在热刺所创造的,他是热
刺在80年代初鼎盛时期的重要一环。当时,热刺中前场霍德尔,阿尔迪列斯,霍
拉,沃德尔等好手云集,而在防守上几乎就是克莱门特一柱擎天。他的站位,反
应速度和号召力均无懈可击。
托马舍夫斯基(193)是1974/1978年世界杯波兰队的门将。是1974年世界杯最佳
门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高大的门将。尽管波兰队门前有队长穆尼茨,马克
伯伦斯基等身高在190以上的高大中卫,我们还是经常看到这位门将频频出击,坚
决果断。他那墨绿色球衣和黑色裤袜的装束,经常给人以泰山压顶的感觉。虽然
当年波兰有拉托和德伊纳等名将,但如果没有托马舍夫斯基的出色表现,波兰不
可能两次获得世界第三。
(续前)
《点评20年来的守门员》[之二]
文/锐马
1980-1982年:舒马赫,普法夫,阿科纳达,达萨耶夫,埃托里,莱顿,恩科诺,
贝尔,詹宁斯,斯里奇费尔斯,潘特利奇,加西亚,赫尔斯特伦,姆莱纳尔奇克
舒马赫(186)是西德队1982/1986世界杯的守门员。随着贝肯鲍尔的退役,马耶
尔软弱的号召力再也无法振作西德队后卫线的斗志。西德队教练德瓦尔果断地把
年轻的舒马赫推上了1980年欧洲杯的战场。舒马赫以他坚强的意志很快取代自由
中卫施蒂利克成为防守中的领袖人物。他动作速度快,判断坚决,出击果断,防
守面积大,步法移动迅速。相对弱点是柔韧性不足,动作运行过程中的变向较慢。
他的经典之作是82和86年两次世界杯复赛中的点球大战中,均扑出点球。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在舒马赫的当打之年,西德队的中卫是相对较弱的时代,施蒂利
克的身高只有178,弗斯特兄弟都是180,后来归队的布赖特纳是177,而较高大
的卡尔茨(184),布里格尔(187)和年轻的贝特霍尔德(185)都是以助攻为
主的边后卫。所以,舒马赫在对付高空球和出击上的出色能力弥补了全队在防守
上的不足。德瓦尔在1980年欧洲杯最初两场曾迫不得已起用舒斯特尔代替施蒂利
克打自由中卫,这虽然巩固了防守,但却限制了舒斯特尔进攻天才的发挥,可以
说,舒马赫的良好表现也解放了舒斯特尔,使他能在中场一鸣惊人。
普法夫(183)是比利时队1982/1986世界杯的门将。他几乎可以把个人防守的区
域遍布整个禁区。出击速度快,凶猛果敢,高球低球均处理的及时到位。属于全
面型的选手。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性格开朗,意志坚强,在职业生涯中
始终发挥稳定,且极少受伤。他的背部肌肉力量十足,身体协调能力也很出色,
这保证了他能把许多高难度的来球比较轻松地用合理的技术动作化解。我认为他
是我所看到的守门员中身体条件最好的一位。普法夫鼎盛时期得到了两名高大的
中卫--米勒康和范德埃拉特的有力支持,而在后期吉雷斯改打中卫后更是这样配
合得天衣无缝。
阿科纳达(182)是西班牙队1982年世界杯门将。他在1980年欧洲杯赛上横空出
世,连续两年被英国足球杂志评为世界最佳门将。他的身材条件类似于普法夫,
且柔韧性更好。他的反应速度特别快,动作标准。在禁区内敢于出击迎球,单拳
可以把球击过半场。他的弱点也很明显,主要是心理状态不稳定,有时会犯莫名
其妙的低级错误(比如1984年欧洲杯决赛漏掉普拉蒂尼的那个任意球)。
达萨耶夫(187)是苏联队1982/1986/1990年世界杯门将。在我看来,他的技术
动作是最规范的一位,简直可以作为训练的教科书。他从接球的手型,到步法的
移动,到扑球后落地的动作,无一不显示出从小良好的训练素养。他的弱点可能
源于腿部肌肉的力量或触觉不足,有时对身体重心的高低把握不完美,一般情况
下重心过高,但在防侧面小角度球时又重心过低。仔细分析他所失的一些重要进
球,都能反映出他的这个先天不足弱点。
埃托里(175)是法国队1982年世界杯的门将。他是我所看到的著名守门员中身
材最矮的,也正式因为身材的原因,他常常在对付高空球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感
受最深的一次是82年世界杯对英格兰,在对付一个传中球时,他跳起来双手还不
及罗布森的头高,被对手头球顶入。他的优势在于对付低球的处理稳健,特别是
正面射门,很难攻破他的防守。当年法国的中卫是特雷索和巴蒂斯通,两人制空
能力尚算不错,较好地弥补了埃托里的不足。
莱顿(183)是苏格兰队1982/1986/1990/1994/1998五届世界杯的门将(94年
为预赛)。他成名于曼联,伴随曼联渡过了最艰难的十年,且多年来始终状态稳
定。他的突出一点就是出击果断,短距离奔跑的加速度惊人,所以他的防区几乎
覆盖整个禁区。他判断能力老道,在20多岁刚出道时就几乎与30多岁鼎盛之年
一样老练。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够保持近20年良好的状态和心态。
恩科诺(185)是喀麦隆队80年代的门将。雅辛和班克斯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他
手大臂长,有“黑猩猩”之称,属于那种有先天特异才能的门将,弹跳力出众,
动作灵敏,反应奇快,极少出差错。与当时的拖后中卫塔陶配合默契。两次被
评为非洲足球先生,这作为门将实属难得。他的守门天份是非常罕见的。
贝尔(183)贝尔的资格其实比恩科诺还老,他是开创加农炮队威镇非洲历史的
创始人之一。他有着与恩科诺相似的技术特点。所取得的成就也在恩科诺之上,
是全非洲较早加盟欧洲顶尖联赛的球员。他的天份似乎不如恩科诺,他是那种
训练有素,动作规范的球员,以扎实的技术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弱点是防守范
围相对较小,出击不果断,在小禁区内防守上非常出色,但在小禁区外则往往
犹豫不决。
詹宁斯(184)是82/86年北爱尔兰门将。是北爱尔兰足球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球员。尤其是1986年,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力助北爱闯入复赛。他的技术
并不花哨,但准确的站位和丰富的经验,经常使人觉得对方的射门简直就是直
奔着他飞去,而不是他去阻挡来球。他是给我最大的稳重感的门将,尽管不曾
目睹他年轻时风华正茂的风采,但他老而弥坚的长者风范正是他那一代门将的
典范。
斯里奇费尔斯(183)是荷兰队1974/1978年世界杯的替补门将。他在巔峰时期
的光芒被同一时代的容格布拉德所掩盖,其实他在荷兰国家队的鼎盛时期还是
在容格布拉德退役之后,他以35岁以上的高龄镇守龙门。不过,那时候是荷兰
足球第一个高峰期过后的衰落年代,随着科洛尔,杨森,布兰茨和波特维利特
的退役,荷兰后卫线几成空洞。所以斯里奇费尔斯也和他的同伴一样,未能如
愿闯进82年世界杯赛场。尽管如此,他那十足的力量型门将特色,以及他出奇
的冷静风范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潘特利奇(187)是南斯拉夫队1982年世界杯门将。这位造就了贝尔格莱德红星
队神话般奇迹的门将,曾被克鲁伊夫评为整个80年代的最佳门将。他始终充满
活力,并经常有出神入化的惊人演出。他常常是点球的主罚者,甚至还曾在开
大脚球时距离对方球门93米射进对方大门。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是84年欧洲杯
预选赛,两场对西班牙,面对对手每场近20次的射门,他几乎是凭借自己一个
人的力量力保南斯拉夫出线。他是那种全面得近乎完美无缺的球员。
加西亚(178)是秘鲁队1978/1982年世界杯门将。他是我所看到的第一位经常
冲出禁区参与进攻的门将,号称“疯狂王子”。他无论长相,身材,还是风格
都与现在我们熟悉的墨西哥门将坎波斯极为类似。1978年世界杯他在小组赛中
救出两个点球,成为惊人的话题。在参与进攻中,他的任意球据说也很出色,
但那也许是在国内俱乐部的比赛中的演出,在当时的国家队似乎无人能替代库
比拉斯主罚任意球的地位,所以我并没有见到过加西亚的任意球绝技。
赫尔斯特伦(188)是瑞典队1974/1978年世界杯门将。他是力量型门将最为典
型的代表。几乎整个禁区都在他的控制之中,出击时步幅大,速度快,拥有一
种泰山压顶的气势,特别对于对方开出的角球,更几乎是每球必出迎,有时甚
至冲到点球点之外。他在78年世界杯被贝利评为最佳门将。
姆莱纳尔奇克(190)是波兰队82/86年世界杯门将。他延续了他的前任托马舍
夫斯基的技术特点,更以凶狠果断的出击卡位,成为整个禁区的霸主。在1983
年,他更以在华沙莱夫斯基队(现在的莱贾队)全年联赛30场只失11球的出色
成就,荣获当年波兰足球先生称号,这对于一位门将来说是难得的荣誉。
--
FROM 147.8.8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