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的成都,宽窄巷子的灯笼还未熄灭,我却拐进了奎星楼街深处的一家品茶工作室——“私家茶社”。木质门楣上悬着"茶与月光"的匾额,推门时风铃轻响,恍若踏入另一个时空。
一、茶席上的中秋月
工作室用老茶馆的八仙桌拼出长茶席,粗陶茶具旁摆着几枚糖油果子。茶艺师将盖碗在掌心转了半圈,沸水注入蒙山黄芽的瞬间,茶叶在水中舒展如月光下的流云。"中秋喝黄茶,取'黄金团圆'之意。"她手腕轻提,琥珀色茶汤便顺着杯壁滑入公道杯,茶香里竟混着隔壁院子飘来的桂花香。
茶过三巡,窗外飘起细雨。雨水敲打青瓦的声响里,有人用成都话念起"但愿人长久",盖碗碰撞声成了最温柔的和鸣。茶席间不知何时多了位白发婆婆,正教年轻姑娘用茶针撬普洱茶饼:"要顺着纹理走,就像日子要慢慢过才香甜。"
二、盖碗里的市井诗意
暮色渐浓时,茶艺师换上了邛崃黑茶。茶针划开茶饼的刹那,陈香混着竹篓的清香漫开来。"这茶存了八年,"她指着茶饼上的印记,"2015年的秋茶,那年中秋也下着这样的雨。"茶汤入喉带着木质的温润,仿佛把岁月酿成了可触碰的味道。
角落里的茶客开始分享月饼,椒盐月饼的咸香与茉莉花茶的清甜在舌尖交织。穿汉服的姑娘用茶筅点着抹茶,绿色茶沫在碗中画出满月的形状,引得众人举起盖碗相照,茶碗里的茶汤映着灯光,倒比天上的残月更圆满。
三、茶烟里的团圆味
离店时雨已停了,檐角垂着的灯笼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投下暖黄光晕。手里提着店家送的桂花乌龙,茶袋上别着的小卡片写着:"茶有回甘,月有圆缺,皆是人间好时节。"
走在回家的路上,茶包里窸窣作响的桂花仿佛还带着茶席的温度。原来中秋的团圆不必非得围坐赏月,一盏清茶,三五茶友,几句闲话,便把异乡客的孤单泡成了温润的茶汤。这或许就是成都的魔力——连团圆的滋味,都能在茶碗里泡得如此熨帖绵长。
--
FROM 220.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