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喜二喜喜人看下来,被不断科普,慢慢对sketch有了点个人的理解。所谓素描喜剧,围绕一个点铺陈笑料,不需要前因后果、起承转合,不需要故事,不需要情节,就是直给。但是它需要一个点,一个承载这个点的壳,以及一堆嫁接在这个壳上的笑料。点找的能否产生共鸣,跟壳是否自洽,壳上能承载笑料的接口有多少,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咱们按纯享版的顺序来。
《熬人奇妙夜》,点是现代人熬夜晚睡,很容易共鸣。壳是两个神忽悠一个人。笑料是中英文谐音、吃夜宵、前任、奇葩说、网络梗等。整体还是比较协调的。
《葫芦兄弟》,点直接就是双胞胎,本身是不容易共鸣的。但是壳巧妙的选择了葫芦娃,一是中年观众的童年回忆,容易共鸣,二是用单人多角色的形式充分扩大了笑料的接口容量,内容丰富而不违和,这是沾了演员特殊性的光。整个表现是远超我预料的。
《好久不见》,点是偶遇前任,虽然略滥俗,但也还好。可是壳选择了封闭的车内,这就极大限制了笑料接口,绑住了手脚,放弃了肢体表现,只能靠嘴上功夫,演员的能力也一般,效果就不是太好。
《外星人的婚礼》是比较失败的,喧宾夺主了。点不清晰,看起来像是雌雄同体的外星人,这玩意怎么可能共鸣。壳是婚礼,能承载的笑料本来就有限,又因为雌雄同体,自己砍掉了一半角色,也就是一半的笑料接口。对比二喜同样的外星人《当一个龙虾人决定去》,点是内心的emo,这就很容易共鸣,又针对不同的emo点,用了人格分裂扩大笑料接口,外星人的身份只是个壳,高下立判。
《破风》,点也很模糊,励志吗?这个也不太容易跟笑料结合。壳更是选择了一场学校自行车赛,这也是极大限制了笑料接口。九口人二喜有两个节目我还觉得不错,很天真,很青涩,很学生气。今年不但没有成熟,反而还退步了。他们需要尽快突破现有的作品气质的局限。
《年终大奖》,点是职场上下级关系,还好。壳是共同旅游,因为出场角色数量的限制,笑料接口有限,算是还可以吧。整个作品本身一般,但是靠着孔令美的表演抬了两个档次,连我这不懂表演的都被感染了。
《小品的世界》,点是致敬或者讽刺小品。壳是荒诞的世界是一个小品,魔皇土豆不在,吕严继承了荒诞。这是比较典型的sketch,壳和点和笑料几乎融为一体,壳里的每个part都串上了小品范,翻来覆去不断的强化点,再加上模仿秀,极大的引起了共鸣。就是拿小品说事的灵感,不知道是不是来自《进化论》里“母猪的产后护理”“萨达姆做好了战斗准备”。顺带一提,在二现场里,这个作品其他喜人全部聚拢在前排,群情激奋,和其他作品二现场情况天壤之别,看上去是展演的时候都被打服了。
《回音山谷》,点是渐行渐远的人生,非常容易共鸣。壳直接是两个好朋友的经历,通过回音山谷,把未来的经历搬到了现在,这个还挺巧妙,但也是反应了表演技法的简单质朴。演员的表演其实还不成熟,更多靠情绪的递进,同样两个人的表演,和双胞胎对比就比较明显。我会觉得是个不错的作品,也有被打动,但这更多是点选的好,和壳的结合也容易、自然,从喜剧本身的角度来评价,笑料接口、笑料的表现形式还是相对简单了。
《工作的她》,独角戏不太感冒,不说了。
《断片山》,点也很模糊,是缺氧导致短时失忆吗?这个也很难让人共鸣。壳是爬山,倒是和点能自然结合,但是受限于点本身的不足。从sketch的角度,通过失忆不断重启是没问题的,但是笑料不能简单重复,需要有变化,形成多个角度翻来覆去的强化、加深,这里处理的过于简单了,用相声的话说,是人保活。但是他俩的能力,剑走偏锋、奇峰突起是能让人眼前一亮,可是和那些话剧演员堂堂正正抬着作品走相差还远,最终也没保下来。
--
FROM 14.2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