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专辑,在除了大陆以外的主流音乐市场(包括台湾),对于在事业成长和成熟期的实力歌手都是最最重要的事。只是流媒体时代,线上代替了线下,成为主要的发行渠道。而且现在听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想创新越来越难,成熟市场对制作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专辑发行间隔拉长,好歌手都很小心的控制发片频率以保证质量,中间可能发点单曲保证曝光率。
所谓专辑时代过去,我觉得更像国内一群没能力的音乐混子想混淆视听,把整体水平拉低以掩饰自己能力不足的说法罢了,是在抹杀同时代努力的真正音乐人的工作。要知道,崔健、窦唯、李泉等都还在发专辑。
陈奕迅的音乐人格和个人深度,听过他的国粤语专辑,特别纵向对比过他二十多年变化的人,自然会知道。他和周深摆在一起,深度在哪音乐个性在哪,不需要多废话了。孤勇者对他无非是多了首以后在内地的养老保险歌罢了。本来就是恰饭的一首艺术水准不高的作品,几乎对他没有什么音乐上的意义。
好汉歌本来就是刘欢自己写的。刘欢本身就有股八十年代书生的深沉和侠气,这首歌完全是他从自己的音乐理解,按自己的风格写的,当成一首完善其艺术形象的代表作,毫不过誉啊。
写这段话时正在听weeknd去年的专辑。一边感叹专辑创意和制作之精良,把他Z时代 icon的形象又提升了一层,一边看到有人说专辑时代已经过去,真心觉得有点荒谬。话说回来,大陆确实也没什么专辑文化的基础,上一代上上一代上上上的多数主流歌手,什么朱逢博、杭天琪、蔡国庆、解晓东,以及很多所谓的老艺术家等等等等,都是东一首晚会歌西一首影视原声凑出来的。在大陆,官方和主流平台喜欢的是这种吉祥物式的唱歌机器,给予的回报也是持久稳定丰厚的。也就90 00年代振奋了下,而现在,相较于其他区域,本土流行音乐的荒漠化孤岛化趋势越发明显。
不多说了,反正周深这种唱将和他背后的公司,如果持续满足于现在这种音乐状态,也就是上上一代韩磊之类人的艺术水平罢了。听众拥?肯定不缺,但也就那样了。普通受众也别把听周深看成可鄙视抖音神曲的水平,半斤八两。
【 在 lvsoft (Lv(The Last Guard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吧,时代变了。
: 你的标准还在用发专辑出名的时代来衡量呢。
:
: 我就很讨厌你这种音乐人格和个人深度的说法。那你说说陈奕迅的音乐人格是啥,个人深度又是啥。
--
FROM 101.8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