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脱口秀演员杨笠又上热搜了。
事情是这样的,@英特尔芯品汇的官微,发布杨笠宣传英特尔笔记本电脑的视频。视频中
,杨笠说:“英特尔的眼光太高了,比我挑对象的眼光都高。”
这波宣传文案没有收到期待的好评,它翻车了。产品用户无法接受“以男性用户为主”
的英特尔,启用杨笠作为“金牌投资人”参与到品牌宣传中。他们认为杨笠是一位在脱
口秀中挑拨“性别对立”,还“侮辱男性群体”的人。
他们认为杨笠没资格。部分带着不满和愤怒情绪的用户,吐槽杨笠“又骂男人又要赚男
人的钱”,还对她进行人身攻击:“用杨笠那条母狗,你们也不嫌晦气”,“把那个母
猪脸撤掉”,并嘲讽“女性群体不懂电子产品”。
最终迫于压力,英特尔将相关宣传内容下架。
这场戏剧化的网络口水战,只是杨笠近半年遇到的抵制行为之一。
自从去年,杨笠在《脱口秀大会》上,吐槽男性“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收
割一波流量关注以来,她同男性群体的关系,几乎是与日俱增的剑拔弩张。
同为脱口秀演员的池子冒头,拒绝承认杨笠说的是脱口秀。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储殷,
录短视频抨击杨笠,“这些普通的男人长得并不好看,但如果卸了妆,你可能是真的丑
。”
这句吐槽的后劲持续蔓延,年末参加《脱口秀反跨年》,杨笠还继续以“普信男”事件
进行吐槽:我是这个世界最可恶的老巫婆,感觉他人生中所有的苦难都是由于我说了一
句,你看起来这么普通却这么自信。”
也是在同一场脱口秀,杨笠贡献一连串金句“没有男人,我会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
“男人还有底线呢”。这些吐槽,又一度戳了男性同胞的心肺管子,也并不意外的登上
了微博的热搜榜。
图片
杨笠的脱口秀表演,像是一场有来有往的互动发言,她在舞台上表演一半,男性群体负
责在舆论场,完成另一半。杨笠一开口,部分男性群体就要气的跳脚、回怼。
而在男性回击之后,支持杨笠观点的女性群体,会二次攻击。双方你来我往,源源不断
的贡献话题和流量。一时间,男性女性之争甚嚣尘上,性别对立情绪点爆网络,杨笠还
因此被贴上“女拳主义者”的标签。
争议是舆论关注的利器,没有争议,谁要理你。这个道理连郭美美都知道,她出狱后,
在微博表演悔过、道歉、晒女朋友等桥段,寻找各种方式吸引关注,最后发现还是炫富
,最能挑动舆论的神经。
这是互联网的个性,不能持续引爆话题,最终会被遗忘。
男人挑女人,女人看男人,都是长久以来能够持续引发舆论论战的焦点。他们彼此定义
彼此,女人爱买包、喜欢剁手、马路杀手……男生死宅、过度自信、垃圾、有问题……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在舆论场的较量中,都是甩给对方的经过标签化的群体画像。
这些社会学标签能形成天然的话题度和讨论性,激发起全网争议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社
会学出身的李诞早已洞察出话题即流量的真理,熟练运用“社会学标签”给脱口秀演员
打造剧本,利用人们的刻板印象,成功使节目出圈。
图片
语言节目如何设置议题是一门技术活。新一季《吐槽大会》中,拿到“杨笠剧本”的女
性变多了。
以言论犀利、采访富有攻击性出名的记者易立竞,在表演中时不时向杨笠言论致敬,把
现场的、场外的男性一通拉踩,“男人怎么这么容易紧张”、“易立竞问女篮拉拉队为
何不是男生”等也让她在节目播出期间频上热搜。
黄奕在《吐槽大会》里说“伊能静比秦昊大十几岁,不像我命苦上错花轿嫁错郎,秦昊
是上对花轿嫁对娘”,还说自己对优秀的男人不感兴趣,嘉宾吐槽黄奕,“代表作是上
错花轿嫁对郎,结果自己嫁了两次都没嫁对。”、“婚姻是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
黄奕的前夫想出来,希望黄奕再过两年清净的日子,多拍点好戏”。
婚姻本就是充满槽点的路程,吐槽大会很喜欢聊婚姻,关键词是女明星同她的前夫们。
类似黄奕的论调,张雨绮之前也说过,“我看男人的眼光不是很好,男人看我的眼光也
并不好。”“不离三次婚不能进好莱坞”。
如果提炼《吐槽大会》每期的关键词会发现,它们总是在寻找能够引发群体分裂,挑逗
用户舆论神经的标签。比如谈婚姻,要讲离婚、女强男弱,姐弟恋……像是黄奕吐槽秦
昊找了个妈,而在秦昊伊能静、阿娇赖弘国一同上《吐槽大会》那期,也是选择婚姻中
的少数派群体,“吃软饭”、姐弟恋、男性娘、女性Man……
这些标签任何一个单拎出来,都是能够引发群体分化的对立面,吐槽大会用段子、幽默
将这些锋利面包裹起来,让它看起来有趣。已经进行到第五季的吐槽大会,其实来来回
回谈论的主题,也就是那几个,体育话题、性别话题、婚姻话题、黑红明星……
嘉宾光有槽点不行,得有引发社会讨论度的槽点。
最近引发舆论争议的是男足和男篮。《吐槽大会》第5季第7期体育专场,请来了时任上
海足协副主席的范志毅、职业篮球运动员周琦和郭艾伦、CBA辽宁男篮主教练杨鸣。范志
毅重现当年怼人金句,以“中国男篮,脸都不要了”,引发全场狂欢。
这句话原本是范志毅说中国足球的, 2013年6月15日,国足在安徽主场和泰国队进行了
一场热身赛,结果1比5惨败,“再次创下耻辱性失利”。比赛后,范志毅接受媒体采访
时,怒怼国足:“中国足球现在什么水平啊?就这么几个人,你赵鹏什么的都在踢中卫
,他能踢吗?他踢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脸都不要了!”
范志毅把球迷的情绪骂出来了,成为一时经典。此次吐槽大会,范志毅又复现当时怼国
足的金句。抨击2019年世界杯,中国对波兰那场的失败。那场周琦在最后30秒,发球被
抢断,导致前面40分钟的努力都白费了。
图片
范志毅贡献3个热搜:“范志毅自杀式battle”、“范志毅当年有多强”、“范志毅回应
吐槽中国篮球”。李诞现场就给跪了,他说:“这也太好笑了,你们入错行了。”不得
不说,范志毅的现场表现却有亮点,他本人对节奏的把控、对气口的专业运用以及表情
、肢体语言的到位使用、跟观众互动的技巧都将别人写的稿子变成了符合范大将军骂人
形象的吐槽,达到人稿合一的境界。
节目播出第二天,“吐槽大会提词器”上热搜后,观众这才明白,范志毅只是嘴里念着
制作公司笑果文化编剧写的稿子,脑子里加入自己的表演,重现当年自己骂人金句“脸
都不要了”,让节目组收获如2013年怼国足后激发起的公众情绪的爆发。
图片
如节目组所愿,这场表演,节目现场沸腾了,社交媒体沸腾了,体育博主们沸腾了,媒
体沸腾了,篮球迷、足球迷掐起来了。
篮球名宿王仕鹏颇有针对性地指出:“再度提到那场比赛,其实是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
。我特别纳闷,什么时候足球运动员都可以去评价我们篮球的好坏了?好笑吗?脸都不
要了。”结果,微博评论区遭到网友的疯狂回怼。
足球迷拿他的“战绩”嘲讽他不配,“你08年奥运场均5分,09年上场22分钟怒吞鸭蛋”
。范志毅迷们说他碰瓷“范志毅亚洲足球先生,水晶宫队长,篮球还是别碰瓷世界第一
运动了。”怒其不争的篮球迷们也加入舌战,“男篮还不是烂??”
被《吐槽大会》节目感染到的粉丝们认为他“上纲上线”,“一档娱乐节目,你较什么
真儿”。官媒也并不掩饰各自的立场不一,新华社评:中国篮球与中国足球不应“菜鸡
互啄”,央视网评:一个搞笑节目,不必上纲上线。
篮协、足协先后发声。足协下场发声:禁止利用公共媒体挑起敌意,篮协传言投诉了节
目。
一期综艺节目裹挟了知名人物、权威媒体,引发了网络乱斗,这是李诞营销的成功。只
是《吐槽大会》播出五季了,在豆瓣的评分一季比一季低,直到范志毅的出现,第五季
评分下滑路线被暂停,目前是6.3分。
“你知道吐槽大会越来越不好笑了吗?”、“吐槽大会已经变成洗白大会了”,这是本
季第一期开场秀上,易立竞采访李诞的问题,这也是观众对以往几季节目的诟病。李诞
在节目开场也敞开心扉“节目做不下去了,但又必须得做。”
为此,李诞努力了。
图片
他采用的方式是寻找有群体争议的槽点。杨笠、易立竞的言论引发了女性和男性之间的
对立,范志毅的言论引发了足球圈和篮球圈之间的对立,他们都成功引发了全网的热议
。
引发对立的核心原因在于群体和圈层中个体的认知偏见,在社会心理学中叫“刻板印象
”。比如一提到中国足球,大家就想到“烂”,一提到后姚明时代的中国男篮,大家就
想到“也烂”,女人一谈论男人,大家就想到女拳、男女平等、平权。
而引战,就是引发群体和圈层之间的对峙。
对于语言类节目而言,《吐槽大会》都赶不上《奇葩说》的议题设置,后者通过辩论,
去探索、拓宽边界的可能性。而《吐槽大会》用有争议性的标签,不断去强化固化的观
点,做到让固化更固化。
李诞只是学习了《奇葩说》的形式,比如说奇袭,借鉴到《吐槽大会》叫斗牛1v1,他没
有借鉴到《奇葩说》的本质,让边缘群体更大众化,“娘化”的男性在奇葩说并不缺少
话语权,比如肖骁、姜思达。他们甚至都不被调侃。
《奇葩说》用辩论和PK 的方式,让对立的结果更温和的融合在一块,《吐槽大会》却用
戏谑的态度,让割裂的群体更分裂。
只是引发论战要如何收场呢,《吐槽大会》第8期的延期播出,原因究竟真的如官方发布
“剪辑时间不足”还是如坊间所传“监管部门要求整改”?
无论如何作为脱口秀策划人,李诞显然是完成KPI的,策划的两档节目都成爆款。在注意
力经济时代,他深知如何利用节目设置议题而引爆舆论。但是在流量时代,制作方若以
挑事儿为逐利手段,玩儿过了火会革了自己的命。
--
FROM 113.11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