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回很明显,作者不曹雪芹,可能是前朝遗老遗少,怀念故事很正常。解放后有很多人怀念解放前的那个时代。商女不知亡国恨,但也有不少知亡国恨的前朝官宦人家,留着辩子,心里难过。当然不敢公开复明,借红发泄一下。程乙本改得干干净净,这与改《四库全书》的做法是一致的
【 在 halcy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唯有将《红楼梦》的主旨归结为 “悼明”,才能彰显这部巨著的伟大之处。但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恰恰是对《红楼梦》的狭隘曲解与庸俗化处理。
: 《红楼梦》开篇便开宗明义,直言本书 “无朝代年纪可考,无地舆邦国可究”,这无疑是在宣告它超越具体时空与民族的宏大格局。其核心在于感慨人生的变幻无常,颂扬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这样的话,它能够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的伟大名著并肩而立。为何非要给它戴上“悼念某个朝代”这一狭窄的枷锁?
: 《红楼梦》虽以曹家兴衰作为故事背景,但字里行间,看不到一丝对 “曹家” 的追思与悼念,反而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曹家的腐化堕落。书中,贾府上下奢靡成风,主子们安于享乐,奴仆间勾心斗角,这种内部的腐朽才是家族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作者还借贾府之事,顺手揭开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乱象:官员之间相互勾结、营私舞弊;宫中太监贪婪无度、中饱私囊;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底层百姓挣扎求生…… 这些描绘,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的众生相,而非局限于对某一朝代的特殊情感。
: ...................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7.*
FROM 117.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