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把红楼梦主旨当成“悼明” 才是对它的庸俗化解读
总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唯有将《红楼梦》的主旨归结为 “悼明”,才能彰显这部巨著的伟大之处。但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恰恰是对《红楼梦》的狭隘曲解与庸俗化处理。
《红楼梦》开篇便开宗明义,直言本书 “无朝代年纪可考,无地舆邦国可究”,这无疑是在宣告它超越具体时空与民族的宏大格局。其核心在于感慨人生的变幻无常,颂扬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这样的话,它能够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的伟大名著并肩而立。为何非要给它戴上“悼念某个朝代”这一狭窄的枷锁?
《红楼梦》虽以曹家兴衰作为故事背景,但字里行间,看不到一丝对 “曹家” 的追思与悼念,反而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曹家的腐化堕落。书中,贾府上下奢靡成风,主子们安于享乐,奴仆间勾心斗角,这种内部的腐朽才是家族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作者还借贾府之事,顺手揭开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乱象:官员之间相互勾结、营私舞弊;宫中太监贪婪无度、中饱私囊;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底层百姓挣扎求生…… 这些描绘,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的众生相,而非局限于对某一朝代的特殊情感。
王国维曾盛赞《红楼梦》具有 “哲学的、宇宙的和文学的” 特质。它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包罗社会万象,以深邃的洞察力剖析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本质,其中蕴含的哲理,可以历经百年、千年岁月的冲刷而依然熠熠生辉。这样的定位,才真正契合《红楼梦》的伟大之处。
最后,为避免一些无端争议,必须澄清:反对 “红楼梦悼明说”,绝不意味着支持清朝。正如前文所述,《红楼梦》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揭露与批判入木三分,而这些问题,正是清朝社会的真实写照。
--
修改:halcyon FROM 120.244.63.*
FROM 120.244.63.*
开篇的声明,相当于影视剧前的字幕“本剧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红楼梦的主旨,第一层意思明写是写贵族生活,闺阁情趣,以及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故,世间百态
第二层意思是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悼明讽清
第三层意思是反思天下兴亡的历史规律,以及个人追求的价值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和悼明并不矛盾
反而由于癸酉本的出现,层层递进的解读后,提高了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和价值
悼念故国,并不庸俗,在这个主题下可以写出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当然这不是说只要沾上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追思故国的作品就一定好。
反而是认为一部作品表现了悼念故国就落了下乘,这种观点站不住脚。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以上这几首词,都是悼念故国,庸俗吗?
【 在 halcy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唯有将《红楼梦》的主旨归结为 “悼明”,才能彰显这部巨著的伟大之处。但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恰恰是对《红楼梦》的狭隘曲解与庸俗化处理。
:
: 《红楼梦》开篇便开宗明义,直言本书 “无朝代年纪可考,无地舆邦国可究”,这无疑是在宣告它超越具体时空与民族的宏大格局。其核心在于感慨人生的变幻无常,颂扬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这样的话,它能够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的伟大名著并肩而立。为何非要给它戴上“悼念某个朝代”这一狭窄的枷锁?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111.18.246.*
是不是主旨,有主观色彩,这不重要。但作者的断代,如果你还是坚持曹家这一套,那就彻底走偏了。
--
FROM 139.189.28.*
是的。这些人的格局限制在打天下坐天下这个层面,就是那种天天嘴上挂着时事政局的那种。
而作者,经历了人生巨变,还有心思看这些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东西?这些跟他人生有什么关系?
--
FROM 11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