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网友受后四十回和第一回中“情僧”影响,以为看破红尘做了和尚无疑是宝玉的最后结局,但这是明显的误解,与小说顶层设计明显相悖。
首先,第一回所谓“情僧”,分明是指“空空道人”而非宝玉:“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空空道人改自己名为“情僧”),改石头记(指石头所记内容,所以将庚辰本“改”字换成“录”)为《情僧录》)。”并无宝玉将来出家做和尚之意。
第二,主宰《红楼梦》人物命运的是警幻仙境中一个幻术高明的警幻仙子,“赤瑕宫神瑛侍者”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的宝黛也都是仙人道流,都是警幻处众仙女相识的“贵客”。如果宝玉看破红尘,也应做道士,决非和尚。
第三,第三回宝玉的“判词”《西江月》中“贫穷难耐凄凉”,“贫穷”就说明是个社会闲散人员。如果当了和尚,应改成“寂莫难耐青灯”。
第四,《红楼梦》主题是警幻,是道家思想,不是佛教思想警空。所以宝玉不应成为和尚。退一步讲,看破红尘出家做和尚,也不能算作有“花和尚”之嫌的“情僧”。
--
FROM 117.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