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林黛玉进贾府之初和之后有巨大的反差
1、宝钗不提醒,探春也想不到。宝钗不仅帮探春排雷,而且帮老婆子们争取了利益,一举两得。
2、去掉64、67回,也有很多,所以已经回答了你“宝钗对下人好”的问题。
总结就是,对下人好的例子,宝钗多的是。
而且书中早就给了定论,“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没必要讨论
【 在 co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探春省下的钱去给老婆子做人情也好意思说
: 另外,第64和67两回都不是原作,里面就所谓例子就不要拿来说了
--
FROM 111.42.148.*
宝钗帮探春排雷?排什么雷?探春改革的成果应该是她自己分配,宝钗插手给自己捞名声,做人情,确实是一举两得
书中写宝钗得下人人心,却难以举出具体的例子,写下人不忿黛玉,却常常看到黛玉和下人的互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确实应该要好好体会
【 在 wwwsmth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1、宝钗不提醒,探春也想不到。宝钗不仅帮探春排雷,而且帮老婆子们争取了利益,一举两得。
: 2、去掉64、67回,也有很多,所以已经回答了你“宝钗对下人好”的问题。
: 总结就是,对下人好的例子,宝钗多的是。
: ...................
--
FROM 120.242.80.*
laf,都给你举例子了,还嘴硬说“难以举例”,别丢人了
56回,家人都欢声鼎沸说:“姑娘说的很是。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
61回,柳嫂子夸宝钗:“这就是明白体下的姑娘,我们心里只替他念佛。”
80回,宝钗笑道:“他跟着我也是一样,横竖不叫他到前头去。从此断绝了他那里,也如卖了一般。”香菱早已跑到薛姨妈跟前痛哭哀求,只不愿出去,情愿跟着姑娘
其他的比如邢岫烟、湘云、黛玉、袭人之类的不算
【 在 cogroup 的大作中提到: 】
: 宝钗帮探春排雷?排什么雷?探春改革的成果应该是她自己分配,宝钗插手给自己捞名声,做人情,确实是一举两得
: 书中写宝钗得下人人心,却难以举出具体的例子,写下人不忿黛玉,却常常看到黛玉和下人的互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确实应该要好好体会
--
FROM 111.42.148.*
拿别人的钱做人情,还好意思
【 在 wwwsmth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laf,都给你举例子了,还嘴硬说“难以举例”,别丢人了
: 56回,家人都欢声鼎沸说:“姑娘说的很是。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
: 61回,柳嫂子夸宝钗:“这就是明白体下的姑娘,我们心里只替他念佛。”
: ...................
--
FROM 120.242.80.*
宝钗是会说话,捞好处,赚名声,
有实力的会有好处赚,没实力的会下狠手
典型的好领导,真正的底层只有卷没有真实惠
【 在 wwwsmth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 宝钗帮忙管家的时候给分不到利益的婆子们争取利益。
: 宝钗吃个二三十钱的菜,给了厨房500钱,让柳嫂子把多余的钱留下赏人用。柳嫂子说:这就是明白体下的姑娘,我们心里只替他念佛
: ...................
--
FROM 222.129.3.*
这和生长环境有关
宝钗在家里是要当家管事的
做事肯定要全面考虑
凡事能够一举多得最好
但也有例外,比如宝钗宁可得罪夏金桂也要留下香菱
【 在 wangychf 的大作中提到: 】
: 宝钗是会说话,捞好处,赚名声,
: 有实力的会有好处赚,没实力的会下狠手
: 典型的好领导,真正的底层只有卷没有真实惠
: ...................
--
FROM 111.42.148.*
还当家管事,还不怕得罪夏金桂
香菱怎么来到薛家的呢?那时候怎么不见宝钗出来说句话?
【 在 wwwsmth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和生长环境有关
: 宝钗在家里是要当家管事的
: 做事肯定要全面考虑
: ...................
--
FROM 120.242.80.*
第三回小心谨慎是刚进入贾府第一天,第七回开始耍脾气已经在贾府住了两年了。
--
FROM 111.14.216.*
刚进去自然是谨小慎微,后面被贾母惯的,是贾母捧在手心的心肝,当正经主子养大的,耍点主子脾气也是有的。
宝钗就不一样了,从始至终,宝钗都是亲戚。
【 在 piaoranerfei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进贾府的时候,做事说话得体,反应出来的品性就是大家闺秀风范。
: 随后,就彻底爆发了,伶牙俐齿,强词夺理,得理不让人,其实更过分,但是,这里并不是要批评对与错。
:
: ...................
--
FROM 223.247.250.*
终于有人点到贾母惯的这一点了,
贾母的偏爱,有很多很多地方都可以明确显现,
这才是,林黛玉,比较自我的最大根源。
我现在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评价看待这种自我,
是,只是自我一点,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还是讲道理的,只是风格比较尖锐?
还是,这种自我,就是一种缺陷,甚至已经到了近乎让人厌烦的地步?
还是说,就是一种缺陷,但是,超过50%是好的,有差不多40%是不对的,但达不到让人厌烦的地步。
送宫花的态度,说贾宝玉奶娘为老货,并且有挑拨贾宝玉奶娘与薛姨妈关系的尖利,这些如何准确定性?
甚至还有近乎羞辱薛宝钗的场景
【 在 heyiw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进去自然是谨小慎微,后面被贾母惯的,是贾母捧在手心的心肝,当正经主子养大的,耍点主子脾气也是有的。
: 宝钗就不一样了,从始至终,宝钗都是亲戚。
--
FROM 210.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