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突然感觉后40回里林黛玉之死和贾宝玉中举之后出家挺合理的
从这么说,有曲子后面都不用写了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品就八十回
: 八十整回一字不多,这显然是事先设计好的一部完整作品。
: 结局在《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曲子词中已作了交待,否则有何意义?
: ....................
--
FROM 117.136.40.*
难道要让林黛玉上吊?
【 在 bgragon82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这么说,有曲子后面都不用写了
--
FROM 183.193.47.*
《红楼梦》是作者为“闺阁昭传”、悼念几个“当日所有之女子”的笔墨,以迎春出嫁告终,一部童年回忆录。
【 在 bgragon82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这么说,有曲子后面都不用写了
--
FROM 183.193.47.*
不管红楼梦事实上有没有后40,作者至少欠一个重要的结论:宝玉到底会不会成长?这个成长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在前80回中,宝玉展示给我们的,都是他幼稚,天真,以自我为中心的一面。
直到八十回,他都没有真正的思考过,比如“文死谏,武死战”,他根本不懂他能想到的,别人同样能想到,但别人想到了之后,仍然去死战死谏了。谭嗣同不知道留下来会死吗?文天祥不知道不投降会死吗?
所以他的思考,都是极其幼稚的,可笑的是有人还吹嘘这种幼稚。
相比之下,黛玉和湘云都明白世界的残酷,懂得自己的处境,也不会如同婴儿一般,要求全部的关注爱护。黛玉从一开始的多疑,小性,患得患失到后来的对宝玉的信任,对宝钗的坦诚。她的心理有明显的变化。承认自己的不利地位,虽然她知道自己最后可能有遗憾,但她思考了这些问题,最后也会得到平静。
宝钗是山中高士,她的内心极其稳固,一直以来都有强大的内心力量。但她也有天真可爱的一面。她也会表现出对别人的关心和嫉妒。
而宝玉在前八十回。他没有理解为什么“鱼眼睛”们这么可恶;他也没有理解贾家后手不接危急对黛玉和身边的女孩子意味着什么;他参过禅,也为黛玉的诗流泪,但是他并没有真正地得到认知的延伸。他参悟到“各人得个人的眼泪”但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完全升华到专一的知己之爱,依然贪恋温柔。
作者欠读者的,就是宝玉到底会不会成长,在哪个环节上会成长。缺了这个环节,贾宝玉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只能是个废物和垃圾。
【 在 chunzai (春*斋) 的大作中提到: 】
: 《红楼梦》是作者为“闺阁昭传”、悼念几个“当日所有之女子”的笔墨,以迎春出嫁告终,一部童年回忆录。
--
修改:wwwsmthnet FROM 111.40.58.*
FROM 111.40.58.*
估计会让你失望,作者已经写了半生潦倒一技无成
【 在 wwwsmthnet ((~@~))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管红楼梦事实上有没有后40,但作者至少欠读者一个重要的结论:宝玉到底会不会成长?
: 在前80回中,宝玉展示给我们的,都是他幼稚,天真,以自我为中心的一面。
: 直到八十回,他都没有真正的思考过,比如“文死谏,武死战”,他根本不懂他能想到的,别人同样能想到,但别人想到了之后,仍然去死战死谏了。谭嗣同不知道留下来会死吗?文天祥不知道不投降会死吗?
: ...................
--
FROM 223.88.226.*
要不我说你只看重“俗世”呢
我说的成长,是心灵上的成长
作者很明显要把宝玉这个人物心灵上的成长放到家族破败的时刻,让宝玉在父母兄长,身边的女孩子一个个死去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感悟。
但很可惜,真本没有流传下来
【 在 zipp (天地不拘兮心无喜悲) 的大作中提到: 】
: 估计会让你失望,作者已经写了半生潦倒一技无成
--
FROM 111.40.58.*
多数读者认为宝玉最后出家了吧
【 在 wwwsmthnet ((~@~))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不我说你只看重“俗世”呢
: 我说的成长,是心灵上的成长
: 作者很明显要把宝玉这个人物心灵上的成长放到家族破败的时刻,让宝玉在父母兄长,身边的女孩子一个个死去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感悟。
: ...................
--
FROM 223.88.226.*
心境转变的过程也很重要
看小说看的不就是过程的精彩吗
【 在 zipp (天地不拘兮心无喜悲)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数读者认为宝玉最后出家了吧
--
修改:wwwsmthnet FROM 111.40.58.*
FROM 111.40.58.*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执挎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 在 wwwsmth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管红楼梦事实上有没有后40,但作者至少欠读者一个重要的结论:宝玉到底会不会成长?
: 在前80回中,宝玉展示给我们的,都是他幼稚,天真,以自我为中心的一面。
: 直到八十回,他都没有真正的思考过,比如“文死谏,武死战”,他根本不懂他能想到的,别人同样能想到,但别人想到了之后,仍然去死战死谏了。谭嗣同不知道留下来会死吗?文天祥不知道不投降会死吗?
: ...................
--
FROM 183.193.47.*
过程自然是凄惨,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在 wwwsmthnet ((~@~)) 的大作中提到: 】
: 心境转变的过程最重要
: 看小说看的不就是过程的精彩吗
--
FROM 223.8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