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车上坐了84个小时后,刘月终于下了车。
19日晚,她乘坐的Z236次列车从广州东站出发,按照列车时刻表,这趟车将在第二天下
午抵达郑州。当天夜里21时59分,郑州市气象局发布第一条暴雨红色预警:郑州市区局
部降水量已达50毫米以上,预计未来3小时内,降水持续,累计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
,请注意防范。
7月20日,郑州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市区积水严重,洪水倒灌进地铁、隧道、大楼里,
车辆被淹,交通受阻,列车停运。
坐在Z236次列车上的乘客没有想到,这趟原本全程35小时3分的车如今在路上走了几天几
夜,中途一度停靠在海棠寺站北一整天后,再一次滞留在新乡站,7月23日,终于往终点
站哈尔滨驶去。
7月22日中午12时,在新乡滞留约18个小时后,车厢内终于开始卖盒饭,由列车员推着餐
车到各个车厢里销售,刘月买到了一份盒饭,10元,里面是米饭、木耳和银耳,她所在
的9号车厢有30人,每个人都买到了一份。
图片
7月22日中午12时,刘月所在的Z236次列车上发放的盒饭。 受访者提供
食物和电源在列车上成了最宝贵的东西。和刘月一样,因为暴雨被困的人,分布在多辆
列车上,人们上车时并没有预料到,暴雨阻挡了他们前进的路。信号时有时无,手机屏
幕上的圆圈不停地转,人们的耐心和手机电量一样逐渐消耗殆尽。
好在也曾看见过一点希望,工作人员凌晨将水、面包、火腿肠等生活物资徒步搬运至车
站,送上列车。附近村子里的老奶奶冒着雨,走过山路,给车上的人送来了饼和粥。
被困超过二三十个小时后,人们向外发出求助的信息,有人选择继续等待,有人砸开窗
户跳下去。
列车外是被暴雨侵袭过的一片泥泞,山沟里树枝倾斜,满是淤泥,跳窗后,没有人知道
接下来等着他们的是什么。
停车
上车前,候车厅里的提示牌上,延误的时间一变再变:12时52分变成13时41分,13时53
分又推迟至13时55分……晚点1小时10分钟后,14时02分,刘菲终于等到了检票的通知。
这趟原计划7月20日12时52分从上海虹桥发车的列车,如果一切顺利,应该在18时45分到
达焦作。但刘菲依然觉得自己能上车便是幸运,候车时坐在她旁边的一个男生,目的地
是西安北,临上车前被告知列车停运。
列车开动后,刘菲拍了几张窗外的照片,朵朵白云缀在蓝天上,阳光耀眼。她乘坐的这
趟G1811次列车载着她回老家探亲,目的地是焦作。
列车一路向西北方向驶去。此时的她并不知道,在距离郑州50多公里的穆沟站,从福州
开往洛阳的K31次列车已经停运接近24个小时。对在这趟列车上的席微来说,这原本是一
个半小时的短途旅行,19日下午乘坐K31次列车从郑州到洛阳,她还在车上碰到了几个单
位的熟人。“我就是把女儿送去郑州的夏令营后回洛阳,大家坐这个车也都是因为时间
合适。”上车时为了减轻背包负荷,她只带了一瓶矿泉水。当天16时左右,席微发现火
车忽然停下了,但不是既定的途经站。
“当时车一下子前进一点,又一下子后退一点,感觉像失控了一样,车上开始有人尖叫
……”待列车停稳后,她知道列车停在了穆沟站这个四级小车站,这是在一个山沟内,
因列车所经陇海线遭水害被迫封锁线路,道路被暴雨引发的洪水全部冲毁,前有塌方,
后有山体滑坡,这趟车不得不停靠在这里,进退两难。
近千名乘客被困了。车厢里多的是和席微一样的短途旅客,没有多少人有过多的随身储
备物资,大家手边的手机电池、食物纷纷告急。
车厢开始实行食物一天一次限量售卖,首先满足老人和孩子的需求,再售卖给青壮年。
“我们等老人、孩子他们买好了,再去买点,能买到啥是啥。”席微说。
同样“趴窝”的还有刘月所在的Z236次列车,列车停靠的海棠寺站北,距离郑州站只有
5.8公里,在几个小时前,列车按时抵达郑州站,因为空调故障停了一会儿,修好后重新
行驶,直到在海棠寺站北停下。列车广播里一直不停地播报“因为大雨,接触网断电,
本列车暂时无法行进,请大家耐心等待”。
刘月被哗哗的雨声吵醒了,发现车依旧没有动。最初她以为只是短暂地停留,随后她从
手机上得知,在他们的前方,与他们相向而行的K599次列车因水漫钢轨紧急停车,那辆
列车有两节车厢已经倾斜扭曲。
人们的手机上开始陆续收到暴雨橙色预警的短信,随后升级为红色预警,收到短信时,
他们已经被困多时。K31次列车上,很多人的手机电量已经发出了红色预警。大部分人所
在的硬座车厢里没有充电插座,大家就轮流去列车员房间里的一两个插口处充电。“每
个人只能充十多分钟,轮流充电,维持在低电量但不失联的状态就好。”
接下来紧张的是用水。这一日,热水和自来水只有部分车厢供应,很多人只能走到有水
的车厢去接。到了中午,乘客们收到来自列车长的提醒,列车上的水已经到了警戒位置
,大家需要节约用水。
23时左右,刘菲的车受到暴雨影响,停在了开封北站。在高铁上,刘菲所处的环境要好
得多,她可以随时给手机充电,流量充足。但她同样遇到了应急餐数量不够的问题,高
铁上,老人和孩子每人被优先分发了一桶泡面,刘菲被分到了一瓶水和一根火腿肠,她
没舍得吃。
图片
7月22日早上,刘菲发朋友圈表示自己在G1811次列车上已度过41个小时。受访者提供
接下来是返回上海,还是顺利到达终点,或是被困原地,对刘菲来说是个未知数。但她
知道,这一夜,她得在高铁上度过了。
被困
车停滞在车站上不动,窗外暴雨如注,一时间眼前皆是迷蒙一片,什么也看不清。
列车上的人们从手机了解到,郑州市区暴雨成灾。郑州市气象台于7月20日6时02分发布
暴雨红色预警,提示郑州市区及所辖县市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7月20日这一天,16
—17时郑州本站的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从7月18日18时
至21日0时,这三天里,郑州的雨下了以往一年的量。
7月21日凌晨1时12分,刘菲乘坐的G1811次列车又从开封北站缓缓开动。列车员告诉他们
,前方开到郑州东站,但后面未知。“能进入此前严重受灾地区,应该是缓解了。”刘
菲心想。然而,凌晨2时58分,列车到达郑州东站,又停了下来。
K31次列车上的人开始往外扩散求助信息,席微很犹豫,不知道该把求助信息发给谁:孩
子还在郑州的夏令营,不敢打扰她,又怕和家里老人说了担心。这时她看到在美国的侄
女正好在转发河南暴雨灾害的消息,她就告诉侄女自己被困在火车上了。
侄女觉得事态严重,帮助她发布微博求助。凌晨,#K31乘客称在火车上滞留超过24小时
#冲上热搜,阅读量超过1.8亿。同一时间,和K31次列车一样受到河南特大暴雨影响被困
的还有K226、K15、K330、Z236等数十趟列车,这些列车上的数万名乘客和他们的家属、
朋友在微博等各个平台上发布求助信息。
席微侄女发出的求助微博被转发几千次,附上了席微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她写下的列车
实时情况是:断水断粮,有人饿晕,有人跳窗逃生。夜里,有个别乘客情绪激动,用安
全锤砸了车窗,跳了出去。后来,这些被砸坏的车窗很快被列车工作人员用木板做了简
单的修补。
安抚乘客的广播在列车上响起,但耐心还是一点点被磨没,大家渐渐变得焦躁起来,一
阵阵的喧闹声从餐车里传出。从20日起,一拨又一拨的乘客拥到餐车所在的9号车厢。他
们要求工作人员解决吃饭问题和充电问题,更急切的疑问是,“何时可以下车?”有人
在争吵中提出要求下车。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得到了“等待上级统一调度”的答复。
餐车里的灯一直是亮着的。除了中途抢修过一次,车上的空调和照明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有乘客待的时间久了觉得温度低,向列车长反映后,很快将温度调整了。
微博发出后不久,救援队和媒体的电话便打了过来。然而,当时因为暴雨,进山的道路
多被洪水冲毁,救援困难,救援队也无法及时赶到。车上的食物越来越少。但是车外就
是山区,暴雨、塌方、泥石流、水灾的威胁无处不在,列车员只能守着列车的门,坚持
不让旅客擅自冒险下车。21日凌晨5时30分,铁路部门紧急安排了工作人员将30箱水、4
00个面包、5箱火腿肠等徒步搬运到车站,送上列车。还有附近的村民奶奶冒着雨,走过
山路,给困在列车上的乘客送来了粥和饼。
早上,大家终于吃到了免费的一个面包、一根火腿肠和一瓶水。
21日中午,被困30个小时后,封闭的车厢里,所有人的体能和精神到了极限。车上有人
开始商量着从车窗跳出去先走,这个办法得到了不少人响应,席微也是其中一员。
“当时我精神状态还算好,可我的一位20多岁的小同事意识有些模糊了,他饿了两天,
没吃一口东西。”席微说,因为这个男孩子听了列车员老人、孩子优先买食物的号召,
根本连餐车都没好意思去,就一直干饿着。“无论如何,今天要把你带下车。”席微对
那个男孩说。
那一刻其实她自己也很犹豫,留在车上不知道还要多久等来救援,会不会因为饥饿而体
力不支,但起码暂时不会遭遇自然灾害的直接威胁,出去情况复杂多变,但也确实能早
点吃到食物,免得体能迅速下降。
逃离
约200人选择了跳车窗逃生,大多是体力不错的年轻人。大家都是排着队的,有的人先跳
下去,负责接应后面的人,还有人把自己随身带的被子铺在地上,避免其他人跳下去时
直接倒在铁轨的石子路上,但席微还是不小心擦伤了。
这场逃生大概持续了1个小时。等到大家都下车后,一群人又开始摸索逃生方向。他们先
是沿着轨道一个方向走了很久,发现没有通路了,又折回原路,朝相反方向走。为了安
全起见,席微和4位男同事一直在结伴走。
“天还下着大雨,我刚开始还打伞,可后来风越来越大,还因为紧张出汗了。我干脆收
了伞就这样淋着走。当时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具体走了多少路,实在记不清了,所有
人的手机都没电了,周边这些地区受暴雨影响,也都停电断网。”席微回忆。
一行人还是从穆沟站出站了。“站台上的工作人员就是劝阻我们不要出站,但也不能强
制把我们留在那儿。”席微说。
出站后,她看到的是暴雨过后一片狼藉的景象,路面上有积水和泥沙,最险的地方,淤
泥都到了膝盖,他们走走歇歇,还路过了一家小工厂。工厂也是停水断电,但工人们拿
出了最后存着的一点馒头分给他们。席微想到这几个年轻同事在车上吃得实在太少了,
就让他们分了馒头,她把在车上买的最后一盒泡面也分给了他们。
又缓慢走了3个多小时,大部队到达了附近的村子里,这里是地势相对高的地方,也相对
安全。村民们包下了一个饭店给他们煮饺子、派水。年轻人大多身上没有现金,村民们
给大家分发食物,没收钱。
在这里,他们被耐心的村干部告知已经在修复物资运输桥,方便物资运输过去。前一天
晚上,村子里很多村民因为暴雨陷进泥里,村干部一整夜急着从已经塌了的窑洞里救人
。大家都在饭店里联系家人,等待家人来接。席微一到镇上,手机充上电就开始求助朋
友,当天下午她在朋友越野车的接送下顺利回了洛阳。
21日下午,到了洛阳的家以后,席微一直在昏睡,这次30多小时的K31车厢被困和最后五
六公里的逃生路几乎耗尽了她所有体力。
K31次列车上,留下的人在14时30分终于等来了好消息,16辆大巴车抵达穆沟站附近,这
16辆车按照旅客的意愿,把他们送往洛阳、偃师等地。
依旧被困在Z236次列车上的刘月,终于在21日16时吃到了当天的第一顿饭,盒饭内容是
米饭,配上白菜、木耳和芹菜,虽然只是简单的蔬菜,但是对于饿了一整天的她来说,
这些就是最好吃的东西。
图片
7月22日,乘客在新乡站排队买泡面。 受访者提供
刘菲在高铁上,成了最后留下来的人。上车26个小时后,列车依然停靠在郑州东站。这
时,刘菲离家还有2站,128公里。列车员通知,如果有去往新乡、徐州东、武汉方向的
乘客可以转乘其他列车分流,而包括刘菲在内,依然有200多人的终点是焦作站,他们选
择留下来,等待列车员安排。
7月21日,发了一瓶水、卤蛋和面包后,刘菲依然饿到没有力气,她托付旁边的乘客去三
楼候车大厅买了两桶泡面,一口气吃完后,终于恢复了体力。
她一直在车上等待列车员的安排,直到22日,她和最后滞留的十几个人自行联系了两辆
车,一辆车1200元,空车从焦作赶来接他们。11时左右,在经历了漫长的滞留后,刘菲
发了一条朋友圈信息,“终于可以回去了。”
(文中刘月、刘菲、席微皆为化名)
--
FROM 14.15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