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学术圈的‘帽子和人精’正在毁掉普通青椒的现在和未来
所以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都慢下来了,而且陷入了内卷。
【 在 lyh2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权力结构的问题,只不过蔓延到学术圈了。很多青椒不过皇帝的新装罢了
--
FROM 210.29.134.*
想想10年左右的考核和绩效,和现在的区别,一目了然吧
【 在 lv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很有道理
: 也就是这几年,变化这么大
:
--
FROM 39.144.224.*
这些年整个社会变化都很大
【 在 lyh2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想10年左右的考核和绩效,和现在的区别,一目了然吧
--
FROM 222.244.139.*
效率优先,赢者通吃,不兼顾公正公平。以前提倡高校以人为本,现在说这句话了吗?
【 在 lv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年整个社会变化都很大
:
--
FROM 39.144.224.*
其实效率反而下来了,欲速则不达。
【 在 lyh2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效率优先,赢者通吃,不兼顾公正公平。以前提倡高校以人为本,现在说这句话了吗?
--
FROM 210.29.134.*
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权力和资金向自己收缩的过程。这也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青椒应得的,懦弱的人群只配被人剥削奴役。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效率反而下来了,欲速则不达。
:
--
FROM 39.144.224.*
和懦弱不懦弱没关系。因为崩盘都是一瞬间,是非线性的。
【 在 lyh2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权力和资金向自己收缩的过程。这也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青椒应得的,懦弱的人群只配被人剥削奴役。
--
FROM 210.29.134.*
崩盘还早,缓慢下行倒是必然的。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和懦弱不懦弱没关系。因为崩盘都是一瞬间,是非线性的。
:
--
FROM 39.144.224.*
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
“普通青椒”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为啥不会成为“有帽子”的?
有“帽子”的科研能力,和“普通青椒”有真实科研能力的哪个概率高?
资源给了有“帽子”的就不是“真正的科研支持,本应基于研究价值与可行性”?为什么要给“普通”青椒
的才是?
【 在 sn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近日,某社交平台上一个名为“学术圈的‘帽子和人精’正在毁掉普通青椒的现在和未来”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许多一线科研人员纷纷发声,倾诉困境。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学术界,一种隐形却根深蒂固的阶层分化正在加剧:资源高度集中于少数“有帽者”及其关联网络,而无背景、无平台、无人脉的“三无”青年学者,则在考核、项目、晋升的多重压力下举步维艰。这种资源分配失衡不仅扭曲了科研本应有的公平逻辑,更在系统性地挤压普通青椒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可能。
: 不唯项目?
: 项目数量早已成为学术评价的核心指标,但在实际操作中,“项目”本身的意义已被异化。真正的科研支持,本应基于研究价值与可行性,但现实中,项目获取越来越依赖“帽子”身份与资源积累。一位拥有国家级人才头衔的学者,往往能同时主持多项国家级重要项目,甚至跨单位、跨领域申报成功。而普通青椒即便研究扎实,若无“帽子”加持,连申报门槛都难以触及。更常见的是,大项目由“帽子学者”牵头,实际工作由青年教师完成,但成果归属与资源分配却严重不对等。久而久之,“做项目”不再是科研手段,而成了身份象征和资源再生产的工具。项目越多,头衔越硬;头衔越硬,项目越易得——形成闭环式垄断。当“项目”成为硬通货,学术价值反而退居其次。那些真正需要长期投入、风险高、周期长的基础研究,因“项目产出效率低”被主动规避。青年学者被迫选择“短平快”课题,只为在聘期内凑够“项目清单”。
: ...................
--
FROM 101.69.249.*
没去公司工作过啊?
干活的不升,反而被傻子管。
国企也一样,那个航天的谁,辞职去民营火箭公司,领导很高兴踢走他了。结果发现项目没人撑的了,又公开发文说人才流失了,影响登月重大项目了。
【 在 lwq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
: “普通青椒”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为啥不会成为“有帽子”的?
: 有“帽子”的科研能力,和“普通青椒”有真实科研能力的哪个概率高?
: ...................
--
FROM 219.1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