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有多少人认真给基金委提意见啊?
如果“两篇IF超过40的顶刊”都是research article的第一一坐或者唯一通讯的话,那没见过。
至于学历,我一年审20-30个基金本子,从来不看。top2硕博本身不说明什么,至于本科,那只能说明高考成绩好(假设不是走后门),和科研能力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国外top校访学经历”这玩意和科研能力有啥直接关系吗。
【 在 fat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top2 本硕博,国外top校访学经历,两篇IF超过40的顶刊,因为不善于搞关系拿不到面上的,你见过没?
:
--
FROM 118.247.88.*
10万以下的是不能用来评职称的。如果真要打破用基金作为考核标准的规则。搞一堆10万以下的基金是有效手段。真想搞科研的可以作为基本费用。评职称的去申请大额项目。
【 在 superuirui 的大作中提到: 】
: 青年基金也是为了扶持青年人发展,出发点是好的。问题就在于各个高校非要用基金作为考核标准,根本不考虑自身的现实情况,把基金当作不花钱的彩票一样逼着所有老师都去抽奖,甚至出现了有些单位申请100多项资助率是0的现象,这简直就是在浪费基金委和各位评审专家的时间。
:
--
FROM 223.2.41.*
那是因为,面上青年可以作为考核标准。现在需要的是不作为考核标准的项目。10万以下的小额项目可能是最合适的了。
【 在 superuirui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的先不说,首先反对楼主的第4条。现在的资助面已经非常广了,资助率也在合理区间内,用降低资助强度的方式提高资助率只会导致资助效果变差!
: NSFC青年一年2万多项/年,比面上还多近2千项,这就已经非常离谱了。NSFC资助项目数近5万项/年,是美国NSF资助项目数的4倍多,这已经非常可以了,即使按照人口比例我们的资助项目数量也不比美国差。
: 关键问题在于,为什么NSFC的申请数量高达30万项/年,是NSF申请数量的7倍多?要知道近几年我国博士毕业生约6万人/年,只比美国多5千人左右而已啊,为何申请量如此爆炸?下面那篇论文分析了申请量增长的原因,我从中摘出来了一段。
: ...................
--
FROM 223.2.41.*
同学朋友都在东部,东部的研究生生源质量好,东部整体更开明,没让教学科研岗坐班,氛围更上进;房子更值钱,可传代的钱更多。
【 在 gegegeg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部的好处有什么呢?我们工资比西部低,项目比西部少。好处可能有,在少数人手里。不过我真的考虑去西部的。只是我从头到尾都在东部,就怕西部不要我。毕竟西部也是关系网很深啊。
--
FROM 49.118.192.*
横向经费也是科研经费啊,也能用于科学研究啊,干嘛非要要求基金委的覆盖面够大?这要求本来就是不合理的。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10万以下的是不能用来评职称的。如果真要打破用基金作为考核标准的规则。搞一堆10万以下的基金是有效手段。真想搞科研的可以作为基本费用。评职称的去申请大额项目。
:
--
修改:superuirui FROM 111.40.58.*
FROM 111.40.58.*
科研经费的来源有那么多,有一堆横向可以申请,干嘛非要揪着基金委不放?
【 在 zfbdcyj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因为,面上青年可以作为考核标准。现在需要的是不作为考核标准的项目。10万以下的小额项目可能是最合适的了。
:
--
修改:superuirui FROM 111.40.58.*
FROM 111.40.58.*
因为实际上的投资额度是不够的
简单来说,每年增加很多研究人员,很多研究生,社会不需要这么多
【 在 superuirui 的大作中提到: 】
: 横向经费也是科研经费啊,也能用于科学研究啊,干嘛非要要求基金委的基金覆盖面够大?这要求本来就是不合理的。
--
FROM 112.17.245.*
现在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名额增长那么多,就是国家希望通过名额控制的方式将大部分研究生投入到产学研上,这些学生毕业又不需要论文,正好做横向项目,这种直接解决企业问题的研究生社会上还是很需要的。
至于你说每年增加很多研究人员,大概率是因为研究课题是自娱自乐的那种,在我们工科领域这个问题特别显著,做偏应用课题的学生院所抢着要,而做自娱自乐课题的学生则很难找工作,最后被迫成为“研究人员”继续在这个圈子。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实际上的投资额度是不够的
: 简单来说,每年增加很多研究人员,很多研究生,社会不需要这么多
--
修改:superuirui FROM 111.40.58.*
FROM 111.40.58.*
社会从来不要那么多“研究人员”,现在扩招就是减缓就业。
所以才拿不到钱。
【 在 superuirui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名额增长那么多,就是国家通过名额控制的方式让大部分研究生投入到产学研上,这些学生毕业又不需要论文,正好做横向项目,这种直接解决企业问题的研究生社会上还是很需要的。
: 至于你说每年增加很多研究人员,大概率是因为研究课题是自娱自乐的那种,在我们工科领域这个问题特别显著,这些学生因为课题问题很难找工作,最后被迫成为“研究人员”继续在这个圈子。
--
FROM 112.17.245.*
扩招缓解就业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把这些工程硕博当成学术硕博来培养?这么干肯定是要抢学术资源的啊,国家也没打算让这些人干学术,那当然也就不会给学术资源了,导师们非要给这些人分学术资源那只能自己受着。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社会从来不要那么多“研究人员”,现在扩招就是减缓就业。
: 所以才拿不到钱。
--
FROM 111.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