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问参与数学竞赛的版友
谢谢!
1,全国预赛就是 一试+二试 吧?
2,学校选人就是 通过“全国预赛”选择 “竞赛学科营或者其他各种比赛”的入营资格吧?这种营内的考试是参考二试成绩?还是另行再次组织二试一样难度的考试?
3,强基难度低于一试,而第2条 各种营 看的是 二试难度,那强基啥也不是啊?这些营不是为强基准备的吗?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都算竞赛,只是有些学校是为了选人,如果拿一试这种难度,选的不彻底,太多人都能完成了,区分度低
: 不同的省份不一样,有些省份的地方预赛,不和之后的全国预赛有直接关系,比如北京就这样。
: 全国预赛同卷各省市单独排名,选出各省市获得分配的名额参加全国决赛(cmo),cmo选出60人进国集(没有并列一说,看小分),国集一阶段选出15人进二阶段(有并列一起进),最后二阶段选出6人代表国家队(一阶段成绩也带入)
: ...................
--
FROM 221.223.196.*
地方预赛(北京)和全国预赛都是一试+二试
学校的营分竞赛学科营和综合那种,比如未名奖和博雅奖就是两校竞赛营的最高奖项,在cmo金拿约时候能起作用,这种营都是竞赛生审核通过的人参加的类似二试的考试。
那种综合营我不太懂,没关注过,一般采取现教现考的方式吧,非竞赛生和竞赛生都可以参加,应该是高中学校推荐或者高校驻高中的观察员审核的吧(猜的,估计是pd老师的工作范畴之一),之后评定的A+等对强基应该有帮助
强基也分竞赛和综合,竞赛生强基好多不需要去校测笔试,所以你说的准备强基实际是为高考综合强基的人准备校测学习的。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
: 1,全国预赛就是 一试+二试 吧?
: 2,学校选人就是 通过“全国预赛”选择 “竞赛学科营或者其他各种比赛”的入营资格吧?这种营内的考试是参考二试成绩?还是另行再次组织二试一样难度的考试?
: ...................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23.125.174.*
FROM 123.125.174.*
嗯,了解逐渐清晰了,多谢!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地方预赛和全国预赛都是一试+二试
: 学校的营分竞赛学科营和综合那种,比如未名奖和博雅奖就是两校竞赛营的最高奖项,在cmo金拿约时候能起作用,这种营都是竞赛生审核通过的人参加的类似二试的考试。
: 那种综合营我不太懂,没关注过,一般采取现教现考的方式吧,非竞赛生和竞赛生都可以参加,应该是高中学校推荐或者高校驻高中的观察员审核的吧(猜的,估计是pd老师的工作范畴之一),之后评定的A+等对强基应该有帮助
: ...................
--
FROM 221.223.196.*
嗯,其实那些说的强基课程就是个说词,实际可以理解成历年高考里那些难题的难度,比如我之前和你说的物理,就把历年最难的那些难题搞清晰,以后如果真的达到强基入围线,又想参加,那校测里考到物理,见到这种难度就不犯怵,能适应就能答出好成绩。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了解逐渐清晰了,多谢!
--
FROM 123.125.174.*
这么看来,把一试学好是基础。学好一试后,物理要跟进。走综合,都不能差。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其实那些说的强基课程就是个说词,实际可以理解成历年高考里那些难题的难度,比如我之前和你说的物理,就把历年最难的那些难题搞清晰,以后如果真的达到强基入围线,又想参加,那校测里考到物理,见到这种难度就不犯怵,能适应就能答出好成绩。
--
FROM 221.223.196.*
自己想学这种难度跟着这方面的老师也行,他负责找题讲题,学习的过程中学校里可能也见不到直观的效果,得看学校考核什么,或者也可能体会不同,反正我家的学完竞赛难度看校内的确实轻松,学不学都看个人选择,没学的厉害的人校内考试也不受影响,确实是事实。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看来,把一试学好是基础。学好一试后,物理要跟进。走综合,都不能差。
--
修改:Juicy812011 FROM 123.125.174.*
FROM 123.125.174.*
我觉得我娃是愿意学的,跟学校的竞赛老师也挺积极的,跟着老师挺好。
目前,初中的校内数学对娃来说还是偏简单了。
我觉得,学只会有好处,不脱产学不会有坏处。
英语也不急,可以高一时观察一下;语文等娃思想再成熟一些看有没有转变。
不进入竞赛,其它科目我觉得问题不大,主要节点都在数学科目,其它随着数学能力而动的。
【 在 Juicy81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想学这种难度跟着这方面的老师也行,他负责找题讲题,学习的过程中学校里可能也见不到直观的效果,或者也可能体会不同,反正我家的学完竞赛难度看校内的确实轻松,学不学都看个人选择,没学的厉害的人考试也不受影响,确实是事实。
--
FROM 221.223.196.*
就和运动员都需要训练保持状态一样,正向的多
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有相关性的都能带动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我娃是愿意学的,跟学校的竞赛老师也挺积极的,跟着老师挺好。
: 目前,初中的校内数学对娃来说还是偏简单了。
: 我觉得,学只会有好处,不脱产学不会有坏处。
: ...................
--
FROM 123.125.174.*
正好你问的这些我大致都了解,我也试着说一下吧
这里说的主要是C9尤其清北,他们主要的选人逻辑是单凭一次高考会误差很大。所以多次考察,多次选拔,每次权重、路径和偏向不同,基本孩子只要抓住一次机会就大概率上岸
第一波就是保送那波,这个就不多说了
剩下的竞赛中的省队以上的吧,就需要再通过比如竞赛学科营的方式来综合考察,因为专科上并不是足够牛能达到保送的程度,因而对综合就会有一些要求,这些就通过营里的笔试、面试以及其它方面的考察来展现。这个过程中被学校看中的就会给与不同的优惠(最后体现在强基录取中)
综合营基本就是除了上面那两拨还没有拿到优惠,或者觉得优惠不够好的孩子,但校内几次大考综合成绩不错的,也经过高校持续观察的,被要请进入综合营。这个营笔试测试某科的难度要低于竞赛决赛,但要高于强基;但其它科目比如语文英语化学生物等会比竞赛营的难度高。这一波又有一部分孩子得到优惠
再一波就是强基测试了,这一波是想要有一些优惠孩子最后的机会;然后就是高考摇号了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
: 1,全国预赛就是 一试+二试 吧?
: 2,学校选人就是 通过“全国预赛”选择 “竞赛学科营或者其他各种比赛”的入营资格吧?这种营内的考试是参考二试成绩?还是另行再次组织二试一样难度的考试?
: ...................
--
FROM 123.121.183.*
明白了,谢谢!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好你问的这些我大致都了解,我也试着说一下吧
: 这里说的主要是C9尤其清北,他们主要的选人逻辑是单凭一次高考会误差很大。所以多次考察,多次选拔,每次权重、路径和偏向不同,基本孩子只要抓住一次机会就大概率上岸
: 第一波就是保送那波,这个就不多说了
: ...................
--
FROM 221.22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