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豆包回答:世界一词的来源
“世界” 一词在汉语中的历史来源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演变,以下是具体介绍:
梵语来源:“世界” 一词最初来源于坲教经典,是从梵语 “loka-dhatu” 翻译而来。在坲教教义中,“世” 有时间的含义,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界” 有空间的含义,指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世界” 合起来就是涵盖了时间和空间的一切存在,是一个极为宏观和抽象的概念。例如,《楞严经》中说:“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融合:坲教传入中国后,“世界” 一词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并被广泛使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坲教盛行,大量的坲教经典被翻译和传播,“世界” 一词也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用语和文学作品中。如南朝梁沈约《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中写道:“忽自见大光明遍于世界,山河树木,浩然无碍。” 此时的 “世界” 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坲教语境,而是开始用来泛指人间、世间等更广泛的概念。
现代含义的拓展:在现代汉语中,“世界” 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它可以指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地方,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如 “世界各国”“世界各地”;也可以指某种领域或范畴,如 “科学世界”“艺术世界”;还可以指人们的某种生活环境或圈子,如 “内心世界”“虚拟世界” 等。
“世界” 一词从最初的坲教用语,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了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常用的词汇,其含义也从最初的宗教概念逐渐扩展到了涵盖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和整个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
--
FROM 218.30.113.*
刚好昨天,在一个公共场所等人,随手翻了一本书,讲fo教在中国发展史,里面有个观点
古代汉语关于哲学的词汇,多来源于fo经翻译时梵语的音译或意译
豆包找到的例子:
- 世界:
- 烦恼:
- 解脱:
- 平等:
- 浩劫:
--
FROM 223.104.39.*
还有,汉语中涉及近代文明的一些词
大多来自日语
【 在 flyingworm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好昨天,在一个公共场所等人,随手翻了一本书,讲fo教在中国发展史,里面有个观点
: 古代汉语关于哲学的词汇,多来源于fo经翻译时梵语的音译或意译
: 豆包找到的例子:
: ...................
--
FROM 223.104.39.*
是的,坲教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带来了很多启示,比如心学。
【 在 flyingworm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好昨天,在一个公共场所等人,随手翻了一本书,讲fo教在中国发展史,里面有个观点
: 古代汉语关于哲学的词汇,多来源于fo经翻译时梵语的音译或意译
: 豆包找到的例子:
: ...................
--
FROM 218.30.113.*
也许民族情感让大家不想,或者不敢相信?
没办法,要把一条软肋养结实不容易就是:真实性。
我们内心强大了,才能接受更加高级的思维方式,才能不被欺负,自立自强。
【 在 flyingwor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汉语中涉及近代文明的一些词
: 大多来自日语
--
FROM 218.30.113.*
这是语言学研究的范畴,没必要过多联想
事实如此
那些热衷于折腾语言文字来加强民族自豪感的小国,没见有啥好下场的,比如近代蒙古
【 在 p0d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许民族情感让大家不想,或者不敢相信?
: 没办法,要把一条软肋养结实不容易就是:真实性。
: 我们内心强大了,才能接受更加高级的思维方式,才能不被欺负,自立自强。
: ...................
--
FROM 223.1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