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和画在当时并没有歧义,
就是一个意思,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后来随着人类的进步
和社会的发展,文和画才渐渐分离开。
中国画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分支出了三大类:人物、山水、花鸟,各个领域都有其代表
人物,有精工于人物的画圣吴道子,极善山水、花鸟的沈周,还有拥有传世作品《清明
上河图》的张择端。
从历史来看,中国国画的发展是曲折又繁荣的,只是世间万物总有兴衰,当一个国家繁
荣昌盛的时候,人民对于精神思想上的需求自然是更高,而如果国家贫穷落后,苦于生
计的百姓对精神上的空虚也不会过多在意。
在四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启程,中国的复兴之路刚刚起步,许多名师大家的作品
无人问津。
所幸有一位叫做许化迟的画家,五元一张没人要的画,他豪气地买下9000张,如今资产
过百亿。
许化迟
许化迟作为一位国画家、鉴定家、收藏家,是现任北京和平艺苑的馆长和北京竹箫斋书
画院院长的掌门人,是最早收藏宫廷家具的收藏家之一。
许化迟的父亲许麟庐是鼎鼎有名的国画家、书画鉴赏家,许化迟有后来的成就离不开父
亲的熏陶和教养。
许化迟在家中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九,故在后来的业内人士都尊称他为“九爷”。在同辈
中,许化迟是在绘画书法上是最有灵气的,他自幼跟随在父亲身边,长期生活在有浓厚
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受到父亲及其身边众多老前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学习了很多书
画及鉴赏方面的知识。
在1971年的时候,许化迟正式拜胡爽庵先生为师,由于天赋异禀,许化迟很快就得到了
老师的真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绘画风格。
但是许化迟志不在此,他更喜欢鉴赏和收藏。所幸父亲许麟庐的身边也有许多擅长鉴赏
和收藏的大家,例如张伯驹、王世襄前辈,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许化迟逐渐成为了
收藏大家。
许化迟最开始收藏的是就是中国书画和中国宫廷家具。在1983年的时候,许化迟回京参
观中国历史博物馆,将中国历史博物馆外宾服务部的全部书画买下,而这件事是让许化
迟成为有名的收藏大家的最重要的一步。
购买书画
许化迟购买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外宾服务部的书画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不仅仅是为了支持
国家的创汇,更重要的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
而谈及许化迟对艺术的热爱和他的艺术人生,其父亲许麟庐创建的和平画店在他的艺术
启蒙中扮演重要角色。
许化迟的父亲许麟庐从师于画家齐白石,就连“麟庐”二字都是齐白石所赐,由于画术
精湛,许麟庐被尊称为“东城齐白石”。
1951年,许麟庐在北京的东单西观音寺胡同里开了一家画店,叫作“和平画店”,这家
画店起初专卖齐白石的画,也是中国第一家出售齐白石画作的画廊。
由于当时的年代特殊,中国人民苦于生计,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并不看重,画家和书法家
的作品大多无人问津,生活的也十分的艰苦,纵使人们精神思想上有需求,很多人也并
不愿意花这份钱。
后来随着和平画店的生意逐渐做大,许多画家和书法家慕名而来,纷纷将作品放置和平
艺苑中贩卖,在这些作品中,不乏有当时“非著名”而现在有名的画家所画。
也正是许麟庐,这家画店让许多名流大家都和他有着深厚的交情,而许化迟在这样浓厚
的艺术环境中滋养和熏陶下长大,对艺术也有了更深的见解。虽然和父亲交往的各自书
画家性格迥异,作品风格也大相径庭,但是他们都有着对艺术的热爱。
1979年,国家历史博物馆突然开设了外宾服务部,其实际作用就是向外售卖中国近代画
家的一些作品,由于当时的一些历史环境因素,历史博物馆入不敷出,为了维系博物馆
的正常开放,不得不作出这样的抉择。
博物馆向外出售的画作高达9000幅,并且价格也十分的低廉,有的画作甚至只要5元,但
是就算这样,这些画作同样无人问津。毕竟在当时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尚且艰难,
齐白石的画也不过是十元一平尺,书画市场的低迷也在预料之中。
而此时的许化迟已经在香港定居,了解到国内书画市场的情形后,1983年他赶往北京,
他告诉博物馆,这9000幅画,他全都要了。
9000幅画作,总共价格大概在20万,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20万大约是现在的几百万,
许化迟拿出了毕生积蓄买下了这些画,只是希望这些优秀的画作不被流传到国外。
在当时,许多国内外的政商名流都会收藏画作,虽然这是保存精品书画的一种方式,但
是这些画作流传到国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损失。
从小在浓厚的艺术氛围长大的许化迟将这些画作买下,对于他来说,买下这些画作并不
是为了挣钱,毕竟在当时谁也不能预料这些“不值钱”的画作在将来会变成无价之宝。
买下画作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他对艺术的热爱,一方面是为了收藏,而最重要的是为了
重振父亲许麟庐的和平画店。
为了延续父亲的志向,也为了能让更多的画家交流思想许化迟将“和平画店”改名为“
和平艺苑”,他在博物馆买下的这些作品不仅仅可以充实和平艺苑的藏品数量,还可以
借此向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许化迟后来回忆道,大陆那时候对于画作的收藏并不看重,在香港需要几万元才能买下
的收藏品,在大陆只需要几百元,这让许化迟百思不得其解,就拿博物馆的那批画作来
说,李可染的只需要几十元、吴作人的二三十元、刘炳森的仅仅需要二元。
这在后世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的数字在当时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无价之宝
当时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许化迟的做法,但是事实证明,许化迟所作的一切都没有错。
随着中国近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也就有更多的精力来
注重于精神上的需求。
而这时候,许化迟收藏的画作就变得炙手可热了。在许化迟当初收购的画作里,不乏有
大家之作,例如张大千,齐白石等人,这些名人的画作十分的受人追捧。
2015年,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最终价1.84亿元成交拍卖,2017年,曾经十元一尺的
齐白石的画作《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成交。谁也没有想到,曾经几乎都无人问津
的画作在21世纪会有这样的价值。
也是正是如此,许化迟坐拥9000幅之多的书画作品,身价直接飙升至百亿。
小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许化迟对于艺术的坚持和热爱,是值得学习和赞扬的。
--
FROM 113.1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