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求谜之解者必探其发端。一个故事最终的真相,往往就藏在故事开始的地方。。。
一问,秦烈儿这种齐云派呆不下的火爆性格,加之老秦家那种人人奇葩的基因,真的能得师傅欢心么?而且感情还要好到“就连齐云派楚家自己,家族里都没有金丹修士能出来开宗立派,由此可见帮这个忙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
二问,齐休也是盗婴是个大概率事件。他如果是楚夺经手的,楚夺不会毫无印象。既然不是,那楚夺之前盗婴是哪个金丹在执行呢?
三问,“楚震帮秦烈儿争取这种开拓的机会”没说秦烈儿开拓的哪儿,但时间和红裳开拓南楚重叠。如果他参加的就是王涫兵站坊以南,现在南楚之地的开拓,那他当年去白山盗婴是不是比别的齐云人更有地利?
四问,齐休能落入楚秦门就很蹊跷。如果楚秦门不是盗婴参与方,从哪里得到这种渠道?比如不知道盗婴一事的楚慎,就是手里有灵石又哪里知道有盗婴可买,又去哪里买呢?
五问,如果楚秦门是经手方,过个手昧下一个盗婴雁过拔毛而已。为什么需要出七个四,又付给谁呢?
到这里楚秦往事呼之欲出了吧?楚秦山是酬劳而不是师恩,秦烈儿即楚夺之前负责盗婴的那个金丹。小齐休一事楚秦门是卖方而不是买方。秦烈儿最后一个盗婴还没来得及正常渠道转走自己就死了。秦德昭“仗着金丹老祖喜欢护短,是周边有名的恶少”,所以利欲熏心把小齐休拿出去卖。
一个男声语调高亢尖刻,含怒喊道:“为这个小东西,花了我七个四!” 我第一反应这是回家发现其实买了个废本命的退货方,回来与秦德昭纠缠。再读,“两个看不清面目的男子,撕扯,拉拽着自己... 细细想来,应该是两人在争抢襁褓之中的自己”。既然在争抢小齐休,就不是退货了,不然有一方应该是拒收。两人是撕扯拉拽不是厮杀,还能对个话,不像是被外人抢劫。谁会对陌生劫匪喊“别抢我,这东西好贵的”?
退一步想,秦德昭该如何卖小齐休?黑手的黑市?拍卖这种事太容易走漏风声。盗婴是大周书院的逆鳞。闻心能为了个推测去卧底十年,黑市有盗婴流出早就被查个底翻了。何况如果被安排盗婴的上层知晓,就算卖方匿名,谁还想不到你扯下盖头其实姓秦?
秦德昭“大肆结交筑基散修...结成势力继续欺压弱小,根本是周边修真界有名的败类”。败类会干什么事?如果认识类似湟后安家这种没有修士能继承家门的,怎会不上门兜售,以盗婴杀熟?买家面临传承断绝的风险,自然会倾其所有。筑基散修祖上也曾阔过,所以勉强拿得出七个四。私下交易,才不怕走漏风声。因为是熟人,争抢的时候还略留余地。
至于拉扯小齐休的两人身份,一,修为不会太高,不然不至于拉拉扯扯。而且老祖们眼里七个四就是几趟单程车票的事,还是短途。二,应该不含秦德昭,不然对方不必强调价钱,和卖方提这个有啥意思。所以出手的大概率是那群狐朋狗友里的有心人,或买家身边亲朋,窥探到这桩交易起了贪念想来夺爱,却又不知道交易的具体细节。买家喊七个四,就是告诉那个来占便宜的熟人,这“便宜”太重要,老子绝不会让你得逞。
最后争抢双方要么两败俱伤,要么被外人打草惊蛇。因为事发地贴近楚秦山,小齐休“襁褓之中被遗弃在路边,被一户齐姓人家捡回家抚养”。齐休被秦烈儿盗婴,三岁即登仙,所以秦德昭必须在位时间极短。这里有一处小瑕疵,12章“立了个外姓年轻人为掌门作为傀儡”,第7章“中年的师父...注视着三岁时的自己”。似乎齐掌门从即位到见到齐休隔了一些年。我正准备聆听心碎的声音,突然发觉第1章齐休“二十有九”齐掌门“七十有四”两人差45岁。第7章齐休三岁“五十岁时的师父丝毫不显苍老”,两人差47岁。原来“不在算中”是算也不中的意思。逻辑为重,莫纠结于数字,我悟了!(此处有我前一篇文章的文灵点赞)
因果循环,此界至理。自己盗婴,自己本也是盗婴。自己盗婴瞒着楚秦一门,楚秦建立却本就源于盗婴。自己因为收留盗婴的一对夫妻得救还未报答,回头又只能眼见另一对收留盗婴的夫妻因此被害。这人世太残忍,太苦了。就好像齐休与盗婴,纠缠不清。难以说个清楚,道个明白。。。
昨日才叹张胜男
今日再见楚秦山
命运捉弄无穷尽
至此二十四卷完
注:此贴首发起点app,却源于我在贴吧的一个跟帖。特别感谢贴吧诸位道友的鼓励和讨论。
--
FROM 69.119.55.*